“体育老师身体不舒服,请假了,这节课改成英语我来带。”“学生拿着书上体育课,课上背单词很常见。”

教育规则导致体育课一直都处于教育的最后一个梯队,绝大部分人对体育都不是很重视。

一个最新关于体育的热议话题是,全国I卷高考作文题目,出现了鲜活的体育元素——

全国新高考一卷选择了毛泽东于1917年在《新青年》上发表的名篇《体育之研究》,作为写作材料。

“体育”C位出道,体育圈深感振奋,很多人都在各种地方表达着兴奋之情。

过去很长一段时间,我们总在憧憬:当体育进入高考,当教育的指挥棒开始发挥力量,体育的意义将会被更多人认知和看到,也会得到全社会更多的认可。

在这个极具标志性的年份里,体育主题出现在了极其重要的场合,尤其是借此机会让更多的人关注《体育之研究》这篇文章,显然代表了某种前进的方向。

1 体育进高考、文先引导

在我国体育,或许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受到如此的重视。

01体育,时代命题的传承

一场疫情,让大家认识到了健康免疫力的重要性。如今,整个社会都更为重视体育锻炼的价值,而体育教育也得到了多方的关注和认可。

“文明其精神 野蛮其体魄”进入北京体育大学,就会看到这句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17年4月,毛泽东在《新青年》发表《体育之研究》一文,其中论及体育之效时指出:人的身体会天天变化。

目不明可以明,耳不聪可以聪。生而强者如果滥用其强,即使是至强者,最终也许会转为至弱;而弱者如果勤自锻炼,增益其所不能,久之也会变而为强。

事实上,最近看了热播大剧《觉醒年代》的朋友,应该对这一情节并不陌生。

1917年,年轻的毛泽东以“二十八”画生的笔名,在《新青年》上发表《体育之研究》一文,得到陈独秀等文坛领袖的赏识。

更不用说,终其一生,教员都践行着对于体育的爱好,73岁高龄还能畅游长江,也曾写下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万里长江横渡,极目楚天舒。

这样的名句,身体力行地践行着对于体育的热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体育之研究原文

在国民羸弱时期,体育承载着强身健体,提升民族素质的时代重任。到如今,体育也是对抗疫情的根本,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根基。

02 体育课的地位将提高

体育课长期处于边缘化地位是一些学校体育老师的深刻感受。“有时候文化课老师打个招呼体育课就被占了,这在以前特别是学生到了高三时经常发生。”

这几乎是每个学校长期以来存在的问题。体育的本质是游戏,没有青少年不喜欢,但在目前的高考压力下,难免会对体育课不重视。

对于每个家长来说,虽然也希望孩子身体好,但对于考试的焦虑远远大于对身体健康问题的焦虑。

考什么重视什么,这是人之常情,现在也没有谁能改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体育进高考如果能引起所有人对体育的重视并促进学生体质的改善,就是值得举双手赞成的。

针对体育高考或会带来体育应试的说法,即使导致体育应试,至少也会对改善学生体质起一些作用。

现在的中高考让更多学生和家长重视体育。这本质上是对以往体育课程边缘化的一种纠偏。

高考作文的命题有着显著的时代特点,它往往反映着一个时代的需求。

因此,这样的作文题目恰恰说明:体育正在进入我们每个人的生活,成为这个时代的最强音符。

虽然大环境正在转好,但我们也仍需冷静:为体育正名之路依旧漫长,体育发展还需要更多的人能够站出来,体育强国也需要更好的体育教育去支撑。

2 体育从未受到如此重视

这些年,虽然我们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人们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但我们的下一代却也承受着前所未有的教育焦虑。

01 大踏步迈向体教融合

当然,家长的觉醒之外,还需要有人铺设更清晰的前进道路。为了下一代,从上到下都已经行动起来。

《十四五纲要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教育层面,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注意建设者和接班人”,体育层面,则要“深化体教融合”。

2020年以来,一个又一个的政策连续颁发,相关部门希望把小学、初中阶段的孩子从繁重的分数压力中解放出来,多多参与体育锻炼。

2020年9月21日,国家体育总局和教育部联合印发《关于深化体教融合 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意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20年10月1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

2020年10月15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

一个月内,多项重磅政策出台,把体育教育、体教融合的地位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那之后,像“不得无故占用体育课”、“体育中高考分值将提高”、“严查学科类课外辅导”等新闻,也不断地进入人们的视野。

可以说,在可预见的将来,会有越来越多的孩子回到体育场。

02 体育入高考、可以带来体育盛世吗?

过去这些年里,体育教育行业从业者时常有力不从心的感觉。

不少体育培训机构的从业者表示,虽然政策不断,但社会和学生家长对于体育依然有一定的成见。

这也导致很多时候校外体育培训只能在12岁年龄段以下进行。

更高的年龄段则要追求与学业结合度更高的英文或奥数,对于与学习关系不大的体育,只能忍痛割爱。

因此,在过去很多年里了,除了要解决师资和场地问题,给体育培训寻找标准与出路,一直是行业的难点和痛点。

大家或是推出NYBO青少年篮球公开赛、万国体育国际击剑冠军赛等赛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让学生家长看到训练成效,或是与北京首钢、MLB中国、国内外职业俱乐部等机构进行合作,给小运动员提供职业的出路。

而随着体育逐步进入高考,在学业的指挥棒下,体育教育有望迎来新局面。

毕竟,体育作为最难临时抱佛脚的项目,如果想要在每年的考试中取得出色成绩。

那么只能把功夫放在平时,多陪孩子参与体育锻炼,选择正规靠谱的体育培训机构,来让自己孩子的身体素质提升,以应对不断变化的考试项目。

在这种情况下,过去曾一度引发资本追捧的体育培训,有望得到更多发展机会。

此外,对于体育学院学子,以及广大师范高校中的体育专业学生来说,这也是难得的职业发展机会。

随着体育课的增多与体育分数的提升,体育教育师资储备也会成为重要议题。这将给体育教育的广大学子,带来更多优质的体育教师方向就业机会。

更不用说,当我们把视角抬高,对于整个行业来说,这都蕴藏着机会。

国家体育总局经济司司长刘扶民就在2020中国体博会上表示,体教融合的最新进展对于体育产业的未来发展是重大利好。

体教融合对体育产业,从打基础、谋长远,到形成体育消费的提档升级,都是有深远影响的,体育产业会随着体教融合的推动呈现一个新的形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校园赛事也在得到更多认可,阿里、苏宁、腾讯、耐克等企业均已经开始了布局。

CUBA、大足联赛、耐高、凯初、WUCL、WUCG……从篮球到足球到棒球、马拉松、自行车再到电竞,高校体育赛事中也蕴藏着无数的机会。

此外,越来越多的社会组织也在积极参与校园体育的发展。

近年来,全国体育运动学校联合会体育标准认证委员会、中国体育用品业联合会学校体育工作委员会相继成立。

都意在制定更可靠的行业标准,为行业奠定发展方向。

望向未来,校园体育的蓬勃发展,为体育产业的未来提供了十分广阔的想象空间。

教育的指挥棒,这次有望帮助体育点石成金。

03 体育进高考,只是一个开始

如今,整个社会都更为重视体育锻炼的价值,而体育教育也得到了多方的关注和认可。

2020年9月1日《开学第一课》上,钟南山、张文宏等抗疫英雄走进“课堂”,分享倡导了体育锻炼的价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教育部发文表示,要保证青少年体育锻炼活动时间,确保学生每天锻炼1小时,严禁挤占体育课和学生校园体育活动时间。

而新华社、人民日报等官方媒体多次发文表示“体育老师再也不会有事和生病了”。

如今,体育不再是副科,体育老师值得更多尊重,体育正在成为卓有成效的教育。

随着观念的改变,体育得以在作文命题中进入了高考试卷,用另一种方式,进入了高考。

当八九点中的太阳开始闪耀光芒,当又一批学子经历了高考的洗礼迈进大学的校园,他们会终身践行那篇高考语文作文的主题——体育!

从1917年到2021年,体育的黄金时代,已经到来!

疫情虽然对职业体育造成严重冲击,但让人们更多的意识到了健康的宝贵,从而让更多的中国人愿意迈出家门参与体育锻炼,这也极大地推动了体育消费的提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两方面趋势,必将在未来反哺职业体育市场,一齐汇聚成中国体育坚实的金字塔。

体育,终将是我们要坚持下去的伟大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