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

今天啊,咱们来聊点不一样的。

前几天赶上过节,所以请了个年假回了趟老家,正好赶上我侄儿也过节(对,就是他们过的那个节,00年末尾那一拨都赶得上)放假,且难得不用被鸡娃上班(嗯,培训班也是班,而且是花钱上,更难受)——好嘛,既然都是过节,那当然要一起玩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于是,这趟年假回家我哪都没去,就呆在客厅里和侄儿玩了三天游戏机。

实话实说,体验和感受,远超预期。

时至今日,如果要给我们的游戏冠上一个基本印象,那么“洪水猛兽”依旧是最常见的牌坊——尽管早已发展成了规模影响力极其可观的产业,但如今的家长提到游戏,如临大敌脸色大变依旧是家常便饭,美其名曰“救救孩子”的诉讼,更是屡见不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那么,如今的孩子,真的如此孱弱不堪,面对游戏的诱惑毫无抵御之力吗?

对于现如今的孩子来说,游戏真的是不可或缺的必需品吗?

想啥呢,答案当然没那么简单。

一

最重要的事儿,要说在最前面:

我的好大侄儿,他不玩手机。

但他玩游戏。

并且,在他自己看来,他的社交生活并不单调。

之所以我的好大侄儿会成长成这个样子,他爹——也就是我大表哥——要负七分责任,剩下三分,我责无旁贷。

简单说说到底是怎么回事儿吧:

作为从1997年就开始上网的70后化石级网民,现如今的互联网是个什么格局,我那个做项目总监的大表哥再清楚不过——正因如此,从我的好大侄儿出生那一天开始,他老人家就决定,至少在义务教育阶段,互联网在自己后代生活中的比重,最多只能有15%。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上网可以,但绝对不能沉迷。手机的话,起码上高中之前不给买。”

这是我大表哥的原话。

实话实说,第一次听到这句话的时候,我是挺无语的。

身为80后,我的亲身体验告诉我,游戏这个概念的价值,远不仅仅是“消遣一下”那么简单;就某种意义上来说,它是一种经历,一种可以进入同龄人社交圈的话题资本,没有游戏的童年?天啊,饶了我的好大侄儿吧。

然而,我的好大侄儿毕竟不是我的好大儿,他爹的决定,我肯定没法推翻否定——于是,作为补救,在我的好大侄儿过九岁生日的时候,我给他送上了一份小礼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没错,任天堂出品的FC Mini游戏主机。

让我没想到的是,就是这台不起眼的小东西,对我的好大侄儿的童年,产生了远超预期的影响……

二

“手游我玩过啊,真没啥好玩的。”

这是我好大侄儿的原话。

见我不信,好大侄儿给我举了个例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差不多七八年前吧,《Flappy bird》在手机上大红大紫,由于内容委实不复杂也没啥不良元素,于是过了很久很久很久之后,我的大表哥就让我的好大侄儿玩了玩——结果还不到五分钟,这小子就丢下手机,说不好玩不好玩,远不如游戏机上的那个原版好玩!

原版?啥啊?

我的大表哥当时是一头雾水,直到看见我的好大侄儿打开我送他的小红白机,启动了《气球大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噢。

原来如此。岩田聪老师,谢谢您!

“也就是画面花哨一点,要说好玩,肯定还是拿着手柄在电视上玩主机更好啊。”

再一次用林克把我的斯内克完爆之后,意犹未尽的好大侄儿做了个结论:

“要玩游戏,我肯定愿意和我爸一起玩主机啊。自己拿着手机一个人玩,有什么意思?”

呵,这小子真行。

三

但是,不玩手游的话,真的不会被同学孤立吗?

说实话,相比于“玩物丧志”,这才是我最担心的问题——然而,我的好大侄儿给出的回答,再次大大大大出乎了我的预料:

“当然不会啊。除了游戏,我还可以和他们聊其他东西啊。”

我愕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说句实话,在过去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我对我的好大侄儿的印象,就是“内向,安静,爱看书”——因为他的行动模式,我简直太熟悉了:

第一次见到我,他的第一反应压根不是人来疯过来打招呼,而是立刻往妈妈背后躲;

每次全家聚会,相比于在饭桌上聊天,他更愿意远远地坐在远离电视和家人的椅子上,安安静静地自己看书;

每次看到他的这些行为习惯,我都要感慨上半天:

太像了。简直和我小时候一模一样。

都说外甥像舅,在我看来,侄儿和叔叔,也可以很像嘛。

至于他到底在读啥,前几年有次过年全家聚会,我好奇地凑近看了一眼,顿时整个人都惊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没错,是《红楼梦》。

虽然是面向青少年的低龄注释版,但一个十一岁的孩子能够在除夕夜安安静静地坐稳,认认真真去读一本基本没有插图(我特意拿来翻了下,插图确实不多,绝对不是绘本)的小说,这份耐性和对阅读的热爱,委实让我大受震撼。

把纯洁等同于无知,把天真等同于愚蠢,一厢情愿地认为无菌培养皿里的真空球形巨婴才是完美的孩子,是现如今的家长和教育界最大的错误。

现在的孩子,确实人生经验和见闻还有欠缺,但他们绝对不愚蠢;多给他们一个选项,他们知道如何去选择。

意识到这个真相之后,第二天,我送给好大侄儿一本小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解释,懂的都懂。

说实话,我完全不指望他能真正看懂多少——这完全不重要。真正的重点在于,这本字多图少的小书,其中讲述的故事与传达的主题,究竟可以与他的经历,他的成长怎样融合产生共鸣,为他的观念,他的思想留下多少影响——至少在我看来,这才是可以影响成长的杰作,真正的价值所在。

平心而论,这是一次不乏风险的尝试;不过,从结果来看,这次尝试,远比预期成功得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简单来说,这本不乏厚度但并不深奥的小书,成功担当了“钥匙”的重任,为我的好大侄儿开启了一条崭新的道路——相比于可以躺平被动接受的游戏,这条道路上的风景收获需要自己去探索追寻,体验难度不可同日而语,但个中滋味也完全是另一番境界。

正所谓但用难回,体验过这种滋味之后,大部分同龄人喜欢的游戏内容,在我的好大侄儿看来,都是如此肤浅可笑——不可否认这其中当然有年轻气盛的心态作用,但能够独立自主开拓眼界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路,这份努力与回报,至少在我看来,再多的鼓励与肯定也丝毫不为过。

好了,这就是我的好大侄儿与游戏的故事,诸位感想如何?

四

游戏从来都不是洪水猛兽。

我相信,认同这句话的朋友,肯定不在少数。

在我们很多人的童年中,游戏都是伴随我们成长的重要朋友;确实,这个朋友的上限下限都比较深刻不可测,我们确实也没少被它坑过,但长大成人之后回头审视,与这位朋友的相处,并没有让我们所有人都误入歧途走向堕落;对于我们当中大部分长大成人当上父母的朋友来说,游戏仅仅是我们成长过程中的一环,既不是绊脚石,也不是必修课,但快乐确实是始终不变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既然如此,我们何尝不从自己的经验出发,认真审视面向我们下一代的游戏,给我们的孩子指出一条明确的道路呢?与其一意孤行用自己的陈旧观念否定孩子接触到的一切,我们为什么不能真正俯下身来,用平等的姿态与孩子对话,认真理解孩子的心态,为他们指明方向呢?

游戏不是洪水猛兽!和孩子一起玩游戏吧!害不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