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音书画》每晚分享,诗词美文, 不见不散!
一般人看来,川端康成是亚洲第二位获得诺奖的作家,是从高中时期就热爱旅行,毕业于东京大学这样的名门,有家庭,有名誉,可以说是极其成功,再无不满了。但其实,他的人生并没有那么完美。
名作《古都》中的一句话,已经含蓄地流露了他的思想:
“也许幸运是短暂的,而孤单却是长久的。”
看完他的一生,或许便能明白,他是如何生长,如何绽放,如何凋落,如何成为将生命活成了樱花的名士。
生长:参加葬礼的名人
川端康成早年的家境不好,这也养成了他孤僻的性格。
他的亲人寥寥无几。出生的次年父亲便去世了,而这才只是个开始。
两岁那年,川端母亲因肺结核病逝,小学一年级祖母去世,小学四年级姐姐去世。他只能和近乎失明的祖父相依为命。他经常盯着祖父的脸看,而祖父却并不知道,这让他养成了瞪大眼睛看人的习惯。
十四岁那年,祖父也去世了。从此,川端再也没了直系亲人,孑然一身,成了彻底的孤儿。
回顾他的一生,好像一直都在参加葬礼,成了实实在在的“精通葬礼的人”。一般人如果偶尔碰上亲属去世,往往手忙脚乱,不知如何是好,而川端却很镇定,因为他已经历了多次亲友的死亡。
后来,时年二十二岁、还十分年轻的川端竟写了一篇名为《参加葬礼的名人》的小说,颇有自述的意味,为他的人生奠定了悲凉的基调。在《雪国》中,这份自怜自伤达到了极致:
“这种生活可以说是徒劳无益的,也可以说是对未来憧憬的悲叹。”
贯穿《雪国》的徒劳感,也贯穿了他的人生。从小就被疾病、死亡、孤独与贫穷层层环绕,使得川端康成始终摆脱不了孤儿的悲哀。他躲进了文学的象牙塔,边读边写,终其一生追求着他心目中的美。
绽放:伊豆的舞女与四位千代
因为缺爱,川端康成十分渴望爱情,可他的爱情经历却也曲折坎坷。
川端曾与四个女孩有过不同程度的恋爱感情,而着四个女孩的名字,竟然都是“千代”。
第一位山本千代是川端家乡的女孩。她曾邀请川端去家里做客,并天真地说:“您就把我家看成是自己的家吧!”川端误以为对方有意。但后来,他发现这番话只是出于礼貌,也就为自作多情而惭愧了。
十九岁那年,川端独自前往伊豆旅行。孤寂的年轻人结识了一行巡回艺人,其中一个舞女眉眼秀丽,提着大鼓,颇为显眼,便是他人生中的第二个千代。
《伊豆的舞女》
舞女千代永远地改变了川端。在旅途中,他偶然听到了千代向他人称赞自己,这温情而客观的称赞,一扫他多年来积沉的忧郁。他们结下纯洁的友谊,萌生出了纤细朦胧的感情。
后来,川端将舞女千代化名为“薰子”,把这段故事永远地保存在了名篇《伊豆的舞女》中。
“你是不是遭到什么不幸啦?”
“不,我刚刚同她离别了。”
第三位千代是一位酒馆女招待,川端还未来得及表白爱意,就得知了对方已有未婚夫的消息。暗恋无疾而终。
1921年,川端结识了伊藤初代,也称千代。川端将他与初代的故事写进了名短篇《篝火》。
初代当时在岐阜的一家寺庙中做养女,川端前往岐阜见她。攀谈之后,她向川端表露了情意。初代成为了川端的恋人,他们一起走过长良桥,在夜晚看篝火。川端就此向初代求婚。初代在《篝火》里答道:“我没什么可说的。如果您要我,我太幸福了。”
然而,订婚不到一个月后,初代却寄给川端一封“非常”的信,突然断绝了关系。从此,无论川端再怎么央求,初代也再未理睬过他。就这样,他又一次跌进了孤寂的深谷。
直到他遇见松林秀子,才最终结成眷属,结束了坎坷的情路。
情感上虽然屡遭挫折,但这却开启了川端文学上的成就。川端康成的爱恋留在了千代们的身上,他小说里的少女形象,总与这几位千代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伊豆的舞女》《篝火》《非常》等名篇相继问世,川端康成这个名字,也如樱花渐渐绽放般,逐渐走上了日本文坛,走进了公众的视野。
盛开:日本的美与诺贝尔文学奖
饱含着纤细、哀愁情感的唯美情感作品相继问世后,川端的“樱花人生”终于迎来了盛放。
二战时,日本许多作家组织了文学保国会,号召写文章吹捧日本。出于厌恶,川端康成从东京逃到了镰仓,过起了避世的生活。
他爱抄写《源氏物语》《枕草子》,也爱养养小狗,并在此期间创作了许多作品,包括最具盛名的《雪国》。接着,他又担任了芥川奖的评委,还开始连载名篇《千只鹤》。
写作生活顺利地进行着,小说也被屡次改编为影视作品。从他的作品中,可以时时看出他对于极致美和艺术的追求。那种日式淡淡的哀愁和日本的无常观念,常常从字里行间显现出来:
“苦恼一旦过去,就不会留下痕迹吗?”
“一旦过去,有时还会令人怀念呢。”
1968年,诺贝尔文学奖花落日本,川端康成一举闻名全球。他并未穿西装,而是身着和服领奖,并在致辞中,向西方人讲述了日本的美学,以及他对日本美学的思考:
“试问哪种园林营造法,能像日本园林布局那么复杂、多趣、细致而难能?所谓‘枯山水’,是以岩石造象。‘山水’一词,包含山与水,即自然景色,并由此推衍为“古雅清寂”、“幽闲素朴”的意趣。然而,信守‘和敬清寂’的茶道,尊崇的是‘幽闲’‘古雅’,则更加蕴含心灵的丰富。茶室本极其狭小、简朴,而寄寓的意思却无边深广,无上清丽。”
此时的川端,便如樱花终于满开,到达了人生的高光点。他终于将他所追求的美,完完整整地展现给了慕名而来的世人。
而他在生活中,也肆意俏皮了一回——诺贝尔奖的奖金还未到手,川端便毫不犹豫购买了价值一亿日元的古玩和艺术品,哪怕他明知奖金只有两千万日元,却毫不在乎地消费了五倍于此。
凋落:无言的死,便是无限的活
从获了诺奖起,记者与访客就一群群来到家里拜访,将他围个水泄不通。
川端康成自身也是非常矛盾的,一方面,这是无上的荣耀,另一方面,他又觉得厌恶。
熙熙攘攘的来客虽多,并没有真正能理解他的人,他只感到寂寞。荣誉与地位,从这个层面来说,不啻是一种枷锁。
由于创作《古都》时,川端服用了大量助眠药,后来到了滥用的地步,还曾住进医院昏迷十数天,他的身体每况愈下。晚年的川端成了隐世者。
就在他获奖四年后的春天,正逢樱花凋零的季节,便毫无预兆地口含煤气管自杀身亡。
对于他的死,人们众说纷纭。有说他是受了三岛由纪夫自杀的刺激;有说他是日渐意识到随着现代化,日本原有的对物哀之美的追求正在消亡;也有说他已获诺奖,得到了日本古典美的最高形态,再无眷恋;还有说他生病已久,想在意识还清醒的日子里,自己选择自己的归途……
一个曾批评自杀行为的作家,最终却以自杀结束。这虽让人唏嘘,可他没有留下一行遗书,决然而别的做法,却干干净净,利落果断,令人不免赞叹。正如同樱花一样,灿烂盛开之后,便是毫不犹豫的凋落,宁静素洁,完成了一次令人动容的生命旅程。
也便正如他在《古都》中所说:
“花是活的。它的生命虽然短暂,但活得绚丽夺目。”
这或许是川端将他所追求的美保留到最后一刻的决心吧。
纵观川端康成的一生,他生于常人没有的孤单,盛于难以企及的荣耀,生得傲然灿烂,走得毅然果决,并用生命贯彻着他所追求的日式美学,活出了如同日本人最爱的樱花般的一生,不污不染,凛然独立。
而他选择在樱花季结束时离世,好像是在向世人宣布着:这就是“极致的美”,这就是最高的艺术!这就是我的一生,没有一丝的懈怠。
诗 音 书 画
shiyin-shuhua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