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9日,《深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全文发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第五章《携手共建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第二节,明确以深莞惠大都市区为主中心,建设现代化的深圳都市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由此,惠州正式进入深圳都市圈“中心引领”领衔者的角色扮演,让人不得不重新审视惠州的城市格局,找出改变城市格局的中坚力量。

按照“加密都市圈交通网络”路径,将于今年建成启用的惠州北站无疑将成为下一个暴击点!错过惠州南站居住价值大爆发周期,再也不能错过以5年前价格抢进惠州北站新城的机会了!

惠州北站新城规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64年,东海道新干线携“世界第一条高速铁路”之名建成通车。这条500余公里的线路,串联起东京、横滨、名古屋、京都、大阪等十数个都县府城镇的线路,成为东京湾区要素和能量输送的一条大动脉。

如今,深圳都市圈规划的制定实施,也将“加密都市圈交通网络,与周边城市构建半小时交通圈”作为引领性方针,符合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的互联互通要义。这样迫使我们在环深范围内就近寻找兼容高铁、城际、地铁和公交系统的轨道交通枢纽。

7台16线的惠州北站被赋予惠州市综合交通枢纽的功能定位,设有干线站场5台12线和城际站场2台4线,规模远大于惠州南站的3台7线,是环深接驳11台20线深圳北站、13台25线西丽站的最大高铁枢纽级站点,实力碾压东莞塘厦站的4台8线、虎门站的2台6线和惠州仲恺站的2台6线,环深最大综合性高铁枢纽地位实锤。

惠州北站效果图

之所以设计出如此规模的高铁站,是因为其接驳线路丰富满足承载力的需要。惠州北站,干线接轨京港高速铁路(赣深高铁)、广汕高速铁路与赣深高速铁路西北联络线;城际接轨广惠城际铁路兼深惠城际铁路北延线,预留连接莞惠城际北延线通道。

另外还预留有惠州地铁1号线、5号线(规划中)通道,成为惠州“丰”字交通主框架的扛鼎节点。预计到2035年,社会车辆单向客流或将达到4600人次/小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惠州“丰”字交通框架

惠州北站站点设置还有两大优势,一是无缝接驳G25、G35小金口互通立交,便捷融入大湾区高速公路网。出行便捷;二是距离江北CBD不足10公里,也是环深距离市级CBD最近的高铁站,周边产业发展基础扎实。

为此,惠州市围绕惠州北站规划出总用地面积约554.66公顷的惠州北站新城。根据《惠州高铁北站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草案)》,北站新城江以构建高铁枢纽、创智节点、生态新城为战略目标,规划有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社会福利设施和商业,打造融入粤港澳大湾区的重要节点,吸引中海、万科、保利、星河、雅居乐、领地、龙湖等实力房企纷纷抢进,下一个对标深圳北站-红山“宇宙中心”的人居高地呼之欲出。

确定性消息,惠州北站今年将配合赣深高铁通车建成启用。届时,从惠州北站抵达深圳北站约需25分钟,成为完美诠释深圳都市圈“与周边城市构建半小时交通圈”目标的典范,为深圳人置业开辟出一块全新天地。

在深圳流传着一句话:深圳北站片区的规划、建设决定龙华未来的高度。

透过深圳龙华,我们可以看到一座高铁枢纽站,对于城市发展的推动作用!

那么,同样背靠高铁枢纽的惠州北站新城,在十四五交通强国的背景之下,又将以何种速度造城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21年是赣深高铁通车元年,赣深高铁作为国家八横八纵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连接赣粤两省社会和经济的重任。

“八纵八横”高速铁路网是国家级别的交通蓝图,最终目标是我国为实现相邻大中城市间1-4小时交通圈、城市群内0.5-2小时交通圈。(信息来源:百度百科)

作为赣深高铁沿线在建站点中的最大站,惠州北站的地位可想而知。而且惠州北站并非一个简单沿线站点,而是一个名副其实的枢纽站。

△示意图

不得不说,相关部门对于城市的规划,是非常有远见的。在不久的将来,北站新城的轨道交通,就犹如“打通任督二脉”,形成大湾区轨道网,网住人流、更网住经济!

更为重要的是,惠州北站周边路网配套也在同步建设,小金河大道、金泉路、长深高速白石互通已建成通车。白石路、倚山路、迎宾路、1号公路先行段正在加紧建设。

2021年,是惠州北站的通车元年。随着第一列高铁的驶入,惠州北站新城,也将正式步入价值爆发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示意图

高铁代表着人流,代表着物业的升值,这一观点正在被市场印证着。

日本位于JR线大阪车站旁的Grand Front项目。一个占地仅4.8万平米的项目。因TOD的设计,每日平均有250万人次通过大阪站流入Grand Front消费。

TOD社区理念世界鼻祖级代表性项目——东京六本木。项目空间与车站空间融合,在20公里范围内形成了超过800万人的核心城区,日均客流300万人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六本木手绘图

话题回归惠州北站新城本身,赣深高铁通车后,从北站出发,2站到东莞,3站18分钟即可到达深圳,势必会将大量莞深购房者带到北站新城。

根据规划,惠州北站新城将通过引进新型产业、企业总部落地,大力发展高铁中央商务区,将高铁带来的人转化为“永久性居民”,最终成为一座可供约42万人口居住、生活的超级品质人居大城!(信息来源:惠州市自然资源局发布的《惠州高铁北站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这42万居住人口给北站新城人气带来了第一重保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示意图

而《深圳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2016-2035)》预测远期深莞惠轨道通勤人次可达到666万人次/日,毫无疑问,未来北站新城将接入这张巨大通勤网。

这些巨大的通勤人流也将带来巨大的商业流量,将对北站区域的商业产生强大推力。

这666万通勤人口则是北站新城人气的第二重保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莞深惠轨道交通网络规划图

与此同时,5月11日第七次人口普查的数据发布,这次人口普查显示,过去10年广东增长了2170万人。而从“六普”到“七普”的10年里,中国一共增长了7200万左右的人口。

这意味着,每增长7个人里,就有2个增长在广东。这种集中度,恐怕在未来10年还会加剧。

毫无疑问,年增50万人的深圳,是广东吸收人口的主力,而深圳的城市发展空间有目共睹,惠州北站作为赣深高铁进入大湾区的首站,同时凭借着3站深圳的优势,势必是这波人口红利的受益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来源:地产大嘴

潜在的人口红利,未来有可能成为北站新城人气的第三重保障!

众所周知,人气是城市发展的基础,而有着3重人气保障的北站新城,就等于资产已经拥有基础“护城河”。

目前惠州北站正值通车前夜,一旦通车,区域价值将以“中国速度”高效兑现,当纸上蓝图兑换为现实,便错过了置业北站的最佳时机。

同时,目前房产调控不断,惠州周边的莞深广各城调控政策越发趋严,不少购房者在一夜之间失去了购房资格,板块轮动,惠州政策存在加码的风险。因此,若是打算置业北站,要考虑未来政策风险,抓紧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