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203年,无疑是楚汉之间争斗的最关键时刻。因父亲和吕雉也被项羽俘虏,刘邦无奈退守荥阳。项羽没有给刘邦喘息的机会,紧随其后大兵压境,将刘邦围困于荥阳长达一年之久。此时,楚军已经掌握汉军运输物资的粮道,形势对刘邦极其不利。值此关键时刻,是萧何带领关中援军赶到,而另一边的韩信也带领一路人马前来驰援。可以说刘邦能够守住荥阳城,甚至可以转守为攻,全凭援军之助。
此时从兵力来看,楚军依然要强于汉军,张良建议:“利用少量汉军拖住楚军主力,同时让韩信率领大军,去攻占魏、燕、赵三国的国土”。张良的计策主要目的是分散项羽兵力,解除荥阳之围。一旦项羽认定在荥阳决战刘邦,那么韩信占领魏、燕、赵三国后,便可以回师和刘邦两面夹击楚军,项羽必败。从理想的角度来看,张良的计策天衣无缝,但是刘邦采纳后却忧心忡忡。就在此时,陈平再献一计:“派人散播流言,离间项羽和范增、钟离眜的关系”。
陈平此举离间计切中要害,范增、钟离眜功劳极大,但二人却没有裂土封王是现实问题。流言称二人已经和刘邦约定伺机联手除去项羽,事成后三人将瓜分楚军攻占的土地,则是挑战项羽的疑心。面对四起的流言,项羽果然中计,急不可耐的项羽当即下令全军大举攻城。可惜,楚军接连攻城,荥阳城依旧没有陷落。楚军大举进攻虽然短时间内没有成效,但这样打下去,荥阳城陷落只是时间问题。此时刘邦慌了,为何陈平的离间计会适得其反?此时张良对刘邦说道:“项羽急于攻城,正说明已经开始不信任范增等人。可以派使者前去议和,项羽必会答应”。
刘邦当即派使者隋何前往楚军军营。隋何见到项羽后阐明厉害,刘邦被封为汉王,十分满足,并没有与霸王分庭抗礼的想法。如果能够议和,双方可以以荥阳为界,各守疆土共享富贵。此番话看似没有实质内容,但刘邦日益强大,项羽并没有十足的把握一举消灭刘邦。而韩信还在魏、燕、赵三国境内攻城略地,即使消灭刘邦,楚军元气大伤,项羽又拿什么去对付韩信呢?更重要的是,范增等人到底有没有背叛自己,这个问题还没有定论。项羽此时除了“休养生息,伺机而动”,没有第二个选择。
但是,项羽召集众人公布自己的决定时,范增却看出了刘邦真实用意。议和只不过是刘邦的缓兵之计。议和目的在于项羽停止攻城,刘邦得以喘息,等待韩信率军回援。此时更应该猛烈进攻,消灭刘邦后,剿灭韩信指日可待,到那时天下则收归囊中。但是,范增的话项羽真的回信吗?从项羽的行动来看,他更相信那个多疑的自己。项羽又召见了使者隋何,表明自己需要考虑考虑。隋何明白,范增的话对项羽有一定影响,但并不大。
隋何直击项羽痛处,关键时刻主意还是应该由自己来定。从旁规劝的人,恐怕是为了私利。无论胜败如何,劝说的人都能从中获利,不过是在哪国做官的问题。为了软硬兼施,隋何说道:“如今我主并未穷途末路,韩信麾下的十几万大军也随时赶来。到时两面夹击,楚军必定会因为兵疲粮尽而大败,那时的霸王必定追悔莫及。霸王您应该替自己考虑,化干戈为玉帛”。隋何知道,这些话已经足够坚定项羽的信念。
第二天,楚军使者虞子期果然来到汉军军营与刘邦议和。张良、刘邦等人盛情款待下,虞子期大醉。醒酒后才开始与刘邦商量议和具体事宜。在议和过程中,刘邦借故离开,而虞子期也趁机翻看了“机密文件”,并从其中发现了一封“特殊”的信。这封信件以范增口吻发出,大意为项羽再度攻城之日,范增会与刘邦里应外合共破楚军。此信的内容无疑会传到项羽的耳中,更让个人无奈的是,不知情的范增,此时竟然还在催促项羽尽快攻城。
项羽心中所想可想而知,此后范增不再受到信任,钟离眜不再受到重用。眼见大势已定,项羽也不再信任自己,范增便向项羽主动请辞。告老还乡途中,范增背疮发作而死。刘邦因为离间计躲过了这次危机,而后与韩信两面夹击下也击败了项羽。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