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茶友大家好,这里是追茶到底系列第35期。

说起普洱茶,无论如何都绕不过大益这家茶企。

一方面它是普洱茶市场的品质代表,被万千爱好者追捧;另一方面它又深陷金融茶的漩涡,被无数消费者抨击。

尤其是最近,大益新发布的“品味66”报价仅为3880元/套,然而没过几天就被炒到了77万元,涨幅之高、涨价之快令人咋舌。

那么,大益到底是如何凭借“一己之力”拉开“金融茶”的序幕?又是如何搅动“金融茶”江湖的呢?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追茶到底。

一、什么是金融茶

在了解什么是金融茶之前,我们需要先了解什么是金融产品。

所谓的金融产品,一般泛指股票、期货、债券、保单等。

人们可以通过使用现金,在相对应的金融市场任意买卖(交易)对应的产品,如在股票市场进行股票的交易。

随着茶叶市场的火爆,不少茶叶也被披上了“金融”的外衣,尤其是普洱茶,摇身一变就拥有了与金融产品一样的属性。

在疯狂的炒作下,一个普洱茶饼,价格可以卖到7200万。

买入这些天价茶的人并不会喝,而是当“股票”一样持有。

很难有人可以准确说出“金融茶”这一概念出现的具体时间,但所有人都知道“金融茶”和大益茶业有限公司的紧密联系。

一种较为流行的说法是,大约在2012年前后,由“大益”开始的经销商期货模式,把作为农产品的普洱茶市场“向前推进了一步”。

自此,茶叶市场出现了“期货交易”这种独特的模式——只要有货单,就可以找茶客缴纳定金,但不做实际交易。

等茶叶价格攀升后,由上一个茶客再卖给下一个茶客,如此循环往复、“击鼓传花”。

尤其是在广州芳村茶叶市场,有这么一群炒茶人,每天给大益茶标代码、画K线图,甚至发行大益茶期货券,涨跌幅超过比特币。

炒大益茶形成了一套成完整的体系,如同炒股,有的幸运儿日赚百万,更多的是直接亏到倾家荡产。

在这样的模式下,普洱茶的价格也飞涨,于是又被形象地称为“金融茶”。

二、大益的金融茶江湖

在大益涉足金融茶江湖的历程中,有一个非常关键的人物,那就是现任集团董事长吴远之。

吴远之曾在加拿大渥太华大学攻读了工商管理硕士学位,所以在金融行业非常具有长远战略眼光。

吴远之入主勐海茶厂后,开始发挥在金融行业的才能和营销领域的经验,重点着手打造大益茶,并提出要做奢侈品茶。

他的第一步就是仿照当年“马帮进京”的活动,于2005年发起了“滇茶大益天下·马帮西藏行”的活动。

这一活动立即引起了全国茶友的关注,让大益这个名字第一次出现在了全国人民的目光里。

2008年奥运会时,吴远之斥巨资在央视黄金时段投放广告,并频繁请茶圈名人为大益茶站台。

不得不说,吴远之的眼光确实毒辣,他出其不意地发动营销战,抢占了港台资本退去后的空白市场,兵行险招,一举取胜。

在这一揽子的措施下,吴远之迅速树立起了“大益普洱茶”的品牌。

随后的几年中,大益茶又开始打造授权专营店体系,完成了全国2000余家专营店的商业版图布局。

在大益茶的知名度、经销体系起来之后,吴远之开始构建“茶中茅台”的概念,于是“金融茶”的概念开始初步成型。

这两年,随着普洱茶越来越火爆,大益茶已经发展出了期货市场。

在有心人的运作下,大益茶新茶的买卖正越来越变味,甚至还有了专属的行情走势平台。

目前,圈内人都在用的有“大益行情网”“东和茶叶指数”和“找找茶”等平台。

在一款新品还未发布前,茶市往往已经下注,有人抬高市价“做多”,有人压低“做空”。

比如大益“洞天福地”普洱茶,仅凭发售日与厂庆日重复这一信息,就从3万元炒到5万元,大益刻意控制配货量后,更是在一天内暴涨到11万元!

再比如大益“轩辕号”普洱茶,发售价3万一件,半年内就涨到近20万,今年三月甚至被炒到近200万一件!

每一款被市场看好的茶饼,在大益茶行情走势平台都有自己的代号。

例如,4年涨价56倍的轩辕号被称为“皇帝”;

从2万涨到35.3万的珍藏孔雀被称作“神鸟”;

从7万溢价到65万的千羽孔雀,代号“千羽”;

期货价就被炒至9万的沧海,因为封面是一只叼着茶叶的鹤,被称作“仙鹤”……

这些代号茶都有记录价格的K线图,存在于不同的交易平台。

大益茶被比喻为证券交易所,发行普洱茶股票,每款茶就是一只股票。

而那些将大半身家投入大益茶的茶友们,就是“金融茶”市场里的“股民”了。

三、金融茶的末日要来了?

2021年4月至5月之间,云南省、市、县,分别发布了提醒从业者注意茶行业金融风险的“风险提示函”

截止到今年的5月11日,云南各大产茶区相关茶业企业都已经收到预警通知了。

虽然文件中并未指出某品牌是哪一个品牌,但是只是要和茶相关的人员,大家都能猜到,这个某品牌指的就是大益。

大益多年来所主导的“金融茶”虽然从侧面证明了普洱茶市场的火爆,但对于茶叶市场来说却并非是一件好事。

天价“金融茶”必然会被整治,然而被整治的原因却并非只因为它的价格。

茶叶市场早已进入市场经济的时代,有人想花大价钱来买好茶,这属于一个愿打一个愿挨,相关部门不会因此而出手干预。

“天价金融茶”的问题从来不是茶本身,而是一部分人通过打造“天价金融茶”这样一类产品进行炒作,盲目地堆高原材料的价格,加大其他人做茶的成本,并将炒作的结果转嫁到消费者身上。

这样的炒作已经扰乱了茶叶市场的正常运转,有可能会造成普洱茶市场崩盘的风险。

因此官方才在一个月之内连下三个警告函,目的就是为了保护从业者和消费者,更是为了保护普洱茶市场免受崩盘的风险。

“金融茶”只是占据普洱茶市场比较少的一部分,除此之外还有更加庞大的茶叶消费市场。

我们不能只看到“金融茶”所带来的片面高收益,而应放眼于整个茶叶市场。

归根结底,茶是用来喝的,不是用来“炒”的。

只有让茶叶市场慢慢回归平静,我们的茶产业才有可能迎来真正的繁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