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纯属原创,版权归本作者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

无论子女多大,父母总是觉得孩子什么都做不好,所以父母永远都无法放心,对孩子总是处处担心,处处关心。

在父母看来这是自己爱孩子的方式,但实际上父母以为的爱,却会成为孩子的“成长枷锁”,阻碍了孩子前进的脚步,最终导致孩子的人生停滞不前。

父母过度担心和关心不是“爱”

华华是家里的独生女,父母从就把她捧在手心里疼爱着,处处为她着想,像是别的孩子在幼儿园之前就掌握了基本生活技能,像是自己吃饭、自主如厕等,但华华的父母一直担心她吃饭会弄的到处都是,一直选择喂食。所以在幼儿园时,她不懂的自己吃饭需要老师单独喂。

有时候老师忙于其他的事情,她就会一直饿着肚子,也不会尝试着自己吃饭。除此以外,因为不会自主如厕,所以她经常会尿裤子。

所以在进入幼儿园不久之后,华华就遭到幼儿园劝退,老师对华华父母说到:“华华缺乏基本的自理能力,你们还是先把孩子带回家,老师也没办法时时刻刻盯着她一个人,希望你们理解一下。”

而听了老师的话,华华的父母都觉得十分不好意思。同时她们也意识到,之前对孩子处处的担心和关心,看似是爱孩子,没想到却给孩子带来了不良的影响。

处处担心和关心是一种隐形伤害

1、负面暗示

心理学教授陈默曾经说过:“父母在孩子哪件事情上过度担心,孩子早晚在这件事情上会出现麻烦。”

父母过度的担心和关心,其实会给孩子带来负面的暗示,让孩子觉得他们的能力是不足的。而一旦孩子形成了错误的自我认知,那么他们最终就容易朝着认知的方向发展。

2、难以独立

因为过度的担心和关心孩子,所以父母会处处都帮孩子处理好。在这种情况下,孩子很少有独立动手的机会,久而久之的,他们就会养成事事都依赖父母的习惯,而这样的孩子往往缺乏独立性。

然而每一个孩子会有脱离父母独立生活的一天,而难以独立的孩子是无法融入社会群体的。

真的爱孩子,父母就要做到这几点

1、相信孩子

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他们能够完成的事情会越来越多,而父母要做的就是相信孩子的能力,给予孩子施展能力的机会和空间。父母的信任能够增强孩子的自我效能感,即便在这个过程中遇到难题,他们也会坚持不懈,而这样他们的能力也会不断得到提升。

2、引导孩子解决问题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这个时候父母不要去否定孩子或者是直接帮助孩子解决问题,而是应该要充当一个“引导者”,教会孩子如何去解决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孩子的应对能力会得到锻炼,这样孩子能够拥有更多的社会能力,而父母也能够更加放心。

如果父母一直给孩子营造舒适圈,包办孩子生活的一切问题,这样对于父母来说是一种负担,对于孩子而言其实也是“不幸”的事情,孩子各方面的能力都会在舒适圈中逐渐的减弱。所以父母一定要正确去爱孩子,不要过度的去担心和关心孩子。

我是鲸鱼奶妈,也是3岁宝宝的妈妈,每天记录和分享不同的育儿知识及经验,喜欢文章请关注我。更多育儿母婴知识请关注我们,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点赞或分享给更多的人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