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同一起跑线的孩子,同时开始学音乐,其自身条件不一样,学音乐的进度差距也会逐渐显现出来。就和学习文化课一样,有些孩子即使没有家长看到的那么努力,学琴的效果依然不错。而一些看起来很努力的孩子,其学习效果往往不尽如人意。
所以,问题究竟出现在哪里呢?
01练琴无计划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练琴不能靠心情,心情好就多练一会,心情不好,就少练一会儿,这样肯定是不可行的。没有计划的练习就是在浪费时间,根本没有实际效果。
对孩子来说,看电视,出去溜达,跟朋友玩,叠积木,可以被家长判定为万寿,浪费时间的每一件事情反而都比练琴来得有趣,开心得多。
这种时候,就要依靠家长要帮孩子设置练琴计划,自信的划分每天的练琴时间,如早起练琴一个小时,并细化练琴的具体安排(下图仅供参考):
随着时间的增长,当孩子把练琴变成一种习惯之后,每天到了固定的时间,孩子就会知道应该去练琴了。而孩子开始主动联系的那一刻,就意味着习惯的养成。相对来说,孩子有一天不练琴,就会感觉浑身不舒服。
02每次都从头到尾弹一遍
和上学时背课文一样,练琴时,孩子最经常的练习方法是从头到尾的练习,这样反而会给孩子养成一种坏的习惯,就是越到后面,越不熟练。到结尾的时候,甚至会和前面的乐段进行混淆。
中国当代音乐理论家,教育界、上海音乐学院教授廖乃雄表示:“每遍练习都应当有针对性、有分析。绝不要把练琴时间的大部分花费在一遍又一遍从头到尾的重复上。可以把所有学习的曲目特别困难的片编上号码,集中起来反复练习,对于克服技术困难非常有效。”
练琴不仅是对手指的联系,更是对大脑的训练。只有手脑耿永,乐曲在指尖的流淌才会更加顺畅。
03盲目长时间连续练琴
大家有没有这样的感觉,当你一个晚上都要练习一首曲子时,反复长时间练习的效果并不能达到自己满意的程度,甚至到后面会让心情变得越来越烦躁。但当你睡觉起床,第二天再弹琴的时候,不仅心情安静下来,就连弹琴也顺畅多了。这时的你会感觉自己进步很大。
其实这主要是因为长时间连续练琴,会让人进入无意识状态。可能第一个小时能练出效果,但是持续下去的第二个小时,第三个小时,你只是在机械性重复。
苏联著名钢琴家、教育家涅高兹说过这样一句话:“应该弹什么”的概念越清楚,“应该如何弹”的概念也就越清楚。目的本身已经指出了达到这一目的的手法。真正伟大的钢琴家的技术秘诀也正在于此。
练琴一定要带着意识去练习,不仅用手,更要用脑。长时间机械性的联系,只会让自己陷入无趣之中,更遑论四五岁的孩子正是爱玩的时候,长时间的练琴并不合理。这样的话, 就不如让孩子适当的休息一下,干点别的事情,比如画画,下棋等等。
04在疲惫和嘈杂的环境下练琴
每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有的学生习惯在做完功课后,在疲劳的状态下练琴,那效果肯定是不好的,还会形成对练琴的厌恶。
如果情况允许的话,我们更建议让孩子在早上练琴,因为早上练琴的成效,通常要比晚上练琴效率要高。
练琴的环境尽量保持安静,不要开着电视,或者在嘈杂的环境下进行。比如大人在打麻将,让孩子在旁边练钢琴,这样都会影响练琴效果,也让孩子难以集中注意力。
05三个日常练琴方法
1.分段练习:集中某一段进行重复练习,争取让自己的肌肉对这一段形成肌肉记忆。这样的话,对某一段的记忆就会格外深刻。
2.慢速练习:慢练更利于形成肌肉记忆,让大脑可以记住每个演奏的细节,如手指移动的距离,指法变换的方式,键位之间的关系等。
3.录音练习,录制演奏,然后回放。养成录音的习惯,一方面可以给孩子形成压力,在现场演奏时能够应对自如;另一方面可以回放查缺补漏。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