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色渐晚,昆明下起了大雨,但一家路边摊还是坐满了人。

这里,号称“昆明地摊火锅之王”,专卖独创的煎椒鱼,每天要翻四次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临时搭起的雨棚显然不能完全阻止这场大雨,大雨显然也不能阻止吃货们板砖般坚硬的意志。他们踩着地下的积水,还要担心雨棚上会不会突然来一个“惊喜”,但他们还是在座位上稳如泰山,就好像在说:

“今天这顿火锅,老子吃定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前面吃着火锅,后面屁股淋着雨,但就是这样的一个路边火锅店,却让不少人欲罢不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老板独创的煎椒鱼火锅,每一条都是活鱼现杀,指哪条捞哪条,这种跟大腿一样粗的花鲢鱼乌鱼,每天要卖出半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乌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鲢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每天开始营业之前,要配好近两千个蘸水、上百锅配料备用,一家料就是要整整齐齐,简直是强迫症患者的福音。等这一天结束,这些差不多都能消耗掉,剩下几个没用掉的,也就不要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一锅火锅,从空锅一个,到满锅盛宴,其所有的烹饪过程,都是当面锣对面鼓地在你眼前完成的,师傅放进去几颗花椒,只要你愿意就逃不过你的眼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锅底的配料简约而不简单,光花椒就要用两种,青花椒负责前调,麻得清新,干花椒殿后,麻得厚重。辣椒酱是老板倾注心血多番实验调制而成的,是整个锅底的灵魂。泡椒和老酸菜,则为之增添的更深层次的味觉体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炒香底料,加汤,淋上滚烫的辣椒油,而后缓缓滑入鱼片,便成了这锅让人冒天下之大暴雨都要吃的神仙火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鱼肉不需多时便能煮熟,不同的鱼多少时间能达到最佳食用口感,深谙吃鱼之道的人能把时间精确到秒。此时的鱼肉就像擦了百雀羚,细腻嫩滑,吹弹可破,蘸着蘸水吃,每一口都是4分香、4分辣、2分麻以及1分酸,各种滋味在口中绽放,一旦开始就停不下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各种新鲜的蔬菜,随便花点钱就可以无限量地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昆明能够有这样一家火锅,正是因为这位光看上半身就知道他很有智慧的男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他是标准的理科男,做事严谨,知书达理,读熟《孙子兵法》与87年出版的人教版数学课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他曾经摆地摊为生,靠着“两个战术”,很快成为当地的地摊一霸。这两个战术,老板大大方方地分享了其中一个,那就是:

早点儿起床,去占个好位置。

这战术看似朴素,但这正是兵法之中极妙的一招,兵贵神速。早期的鸟儿有虫吃,勤劳永远是最简单,但是是最有用的法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所以,仅仅用了不到一年的时间,他就从一个摆摊人,一跃成为拥有六个店的老板。他对于锅底配料非常严格,各种调料的比例,他都反复实验,并把数据量化,要求师傅们按照数据标准,尽量做到分毫不差。对于每个店的店长,他同样非常严格,给他们每人配一辆座驾,座驾的最低标准是奥迪A4。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现在,昆明的夜幕已经降下,但吃火锅的人还迟迟不愿散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洱海渔村煎椒鱼火锅

昆明市官渡区新螺蛳湾精品三期14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