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警的概念最先来源于对重大自然灾害征兆的研究。目前关于天气、自然状况的预警系统已经在社会生活中发挥着显著的作用。

网络舆情预警就是发现对网络舆情出现、发展和消亡具有重要影响的因素,并连续不间断地动态监测、度量、及采集他们的信息,对当前网络舆情做出相关分析并及时做出预警通知。

网络舆情预警等级的设定

网络舆情的预警等级划分;
等级表示颜色;

在综合考虑国际惯例,我国相关机构管理规定及网络舆情发展趋势的前提下,网络舆情的预警等级被划分为:轻警情、中度警情、重警情和特重警情,四个等级依次采用蓝色、黄色、橙色和红色加以表示。

蓝色级:出现舆情。

国内网民对该舆情关注度低,传播速度慢,舆情影响局限在较小范围内,没有转化为舆论的可能;

黄色级:出现舆情。

国内网民对该舆情关注度较高,传播速度中等,舆情影响局限在一定范围内,没有转化为行为舆论的可能;

橙色级:出现舆情。

国内网民对该舆情关注度高,境外媒体开始关注,传播速度快,影响扩散到了很大范围,舆情有转化为行为舆论的可能;

红色级:出现舆情。

国内网民对该舆情关注度极高,境外媒体高度关注,传播速度非常快,影响扩大到了整个社会,舆情即将化为行为舆论。

如何运用舆情监测系统实现舆情预警?

网络信息采集;
采集信息结构化;
数据挖掘并分析;
发现网络舆情;
舆情信息处理;
判定舆情等级;
系统发送舆情预警信息;

1、网络信息采集

随着网络媒介的发展和用户规模不断扩大,互联网已是民意表达的主要空间。

舆情一旦形成,网络上相关舆情信息会在短时间内迅速爆发,传统的人工搜索信息已无法实现大量信息的收集。

因此,可依托舆情信息监测系统,自动采集网上信息。

网络信息收集可分为重点收集与一般收集,重点收集是对已知晓的集中反映舆情的网站、重点人物的微博或最新热点进行关键词信息收集。

一般收集指广泛地对互联网信息进行采集,覆盖面较广,涉及信息量极大。

2、采集信息结构化

通过互联网采集的信息,多数是非结构化或半结构化的,难以进行统筹整理与分析。

因此,收集来的信息,必须要经过结构化,剔除无用信息,将信息进行必要的整理。

3、数据挖掘并分析

信息结构化后,进行数据挖掘,利用数据技术处理提取特征,了解用户的偏好及访问习惯。

4、发现网络舆情

通过对收集信息的分析,可在近期网民关注的议题中发现网络舆情,同一时期的网络舆情往往有一定数量,每一个舆情都处于持续的发展变化中。一旦发现,可直接做出预警,另外针对这一个具体舆情的发展变化进行跟踪。

5、舆情信息处理(数据清洗、数据存储、数据索引)

有些偏向于偏激的信息对社会安全及稳定存在潜在的破坏性,应重点标注;另外一些舆情信息不涉及敏感话题,但由于关注者众多,存在被刻意引导的可能性,也需被重点关注。还有一些仅仅反映民众情绪。网民情绪及关注点是舆情研判的重要数据依据,从舆情信息中提炼出反映网民对事件的态度是至关重要的。

6、判定舆情警级

根据预警指标体系,判定目前舆情的警情等级。

7、系统发送舆情预警信息

系统第一时间发送预警信息给到相关负责人,另外可根据当时舆情发展情况生成舆情简报

政法新媒体舆情如何检测

涉及政法类议题舆论关注高,再加上新媒体传播渠道广,一旦有涉及政法类新媒体舆情产生,很容易在短时间内成为全网热议的焦点,进而触发网络舆情危机。因此,对于政法新媒体舆情监测需做到全天实时监测。

而要做到全天24小时不间断监测,就需要运用到专业的辅助工具,也就是现在政企单位用的多的互联网舆情监测平台软件。通过利用专业的互联网舆情监测软件,可以全天不间断实时监测全网政法新媒体舆情,助力其能够在第一 时间获取到与本单位相关的最新舆情信息。

新浪舆情通,有着近十年的舆情大数据服务经验,舆情数据以中文互联网大数据、独家拥有新浪微博全量政务舆情数据为基础,加上先进的大数据处理技术,帮助政企客户进行7*24小时全天候舆情监测,为其提供舆情预警、舆情大数据分析、舆情报告等全方位的舆情服务。在新浪舆情通系统中设置关键词,一旦触发关键词,系统会第一时间发送预警信息给到相关负责人。5种预警方式,方便用户及时接收预警信息。

在舆情通中定义政法舆情关键词自动监测。借助舆情监测平台软件可自动设定政法舆情关键词,系统会自动匹配与该关键字眼相关的舆情舆论信息,并自动汇聚,供用户随时查阅,相关数据也可支持批量导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

众歌舆情通产品页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

众歌舆情通产品界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