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看文章之前,请点开音乐,愿你的生命活成天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21年6月17日,这一天将是载入中国乃至世界航空史的一天。

3名中国航天员升空并成功进入“天宫号”空间站,这是中国航天事业发展新的里程碑。

当火箭推着“神舟十二号”一跃而起在空天之间划过时,它就像刺破美国严厉技术封锁的长矛。

这不仅是中国人倍感振奋的时刻,也是美国对华“封锁派”“脱钩派”倍感沮丧的时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高楠|摄

3名航天员进入“天宫号”,这不是中国高科技向前穿插推进的一支孤军,它与“嫦娥五号”从月球背面带回月壤、“天问一号”在火星上软着陆等一系列成就相互支撑,交错前进。

中国航天的卓越表现,是这个大国体系性成长的见证,是中国发展不可遏制的明鉴。

这个历史性的事件不断冲上热搜,同时外媒也纷纷刷屏 :美国太空霸主地位被挑战 。

《纽约时报》写道,近几个月来,中国的太空任务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功,这是中国打造“太空强国”的又一里程碑,“挑战了美国在太空探索领域的主导地位”。

与美欧俄主导的国际空间站相比,这是中国自己主导建设的空间站,就在这一点上,中国就有后发优势。

并且,由于国际空间站已经服役20余年,预计将于2024年退役,到时候太空中就只剩下中国的空间站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届时,美国不但在国际声誉上会遭到压制,在航天科研、军事技术等方面都会逐渐走向落后。正是基于这样的原因,美国才对中国及中国航天技术的进步那么的耿耿于怀。

中国航天的新高度,逼得美国压力山大!

“中国航天进步之快,能否刺激美国的雄心?”当地时间6月17日,美国三大电视网之一——哥伦比亚广播公司(CBS)驻北京记者英若明(Ramy Inocencio)在报道中发出了上述质问,并引用专家的话称“曾经的政治阻碍反而激励了中国”。那么,如今“中国的骄傲,又能否成为美国的动力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国的航天人,几乎是从0起步,一点一点的探索,用最短的时间、花最少的钱,办了很多国家都不敢想的大事。

1955年, 当时已是世界顶级航天专家的钱学森,在被美国扣押数年之后带着理想回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56年3月,国务院制定《1956年至1967年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纲要(草案)》,其中提出要在12年内,使中国喷气和火箭技术走上独立发展的道路。1956年4月,航天工业委员会成立。

1956年10月,钱学森受命组建中国第一个火箭、导弹研究机构——国防部第五研究院,并担任首任院长。这一次任命,开创了中国航空航天事业,为今后发展埋下强大的基因和力量。

1961年,前苏联将人类第一位航天员加加林送入太空。1969年,美国也发射了“阿波罗11号”宇宙飞船,阿姆斯特朗在月球上留下了人类第一个脚印。

中国不甘落后,在上世纪60年代末开启了第一个载人航天计划“曙光一号”,计划于1973年发射,虽然由于国力不足等因素,于1972年5月13日被迫取消。但这个计划的经验,及以钱学森为首的一批科学家的贡献,对以后的中国载人航天业,起了奠基性的作用。

当时的研制工程举步维艰。人们几乎没有任何经验,除了从观看的录像中了解一点有限的知识,其余全要自己摸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罕见的“曙光一号”设计图纸

1970年,中国用第一枚运载火箭“长征一号”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送入太空。

1975年,中国发射了第一颗返回式人造卫星,实现了人造卫星“收放自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美国对华技术封锁中,航天一直处在最严之列。

上世纪80年代,美国出于“联中抗苏”打算,曾有过一段时间相对良好的中美航天交流,多次邀请中国访问美国航天局,甚至开放航天飞机让中国人参观。

由于航天技术的极度敏感性,中国从两国交流中所得的经历,虽然能开阔眼界,但是关键性的技术是绝对没有的。

中国航天产品,不管是卫星,还是火箭,都必须完全依靠自己实现突破。

1991年,苏联解体,失去了这个太空竞争者后,美国立即变脸,绝口不再提中美航天合作。

1993年,美国集齐了国际最顶尖的技术,联合欧盟、日本等国家开始了国家空间站计划,中国也表达了想要加入的意愿,却遭到美国拒绝,理由是空间站技术有军事用途,所以不能让中国参与。

讽刺的是,当时美国最大的对手俄罗斯,却是国际空间站的核心成员。

1999年5月,美国用一份莫须有的《考克斯报告》,对中国航天发起了一系列以西方为首的技术封锁和羞辱性制裁, 禁止中国火箭发射一切包含美国元器件的卫星,中国被迫停止国际商业卫星发射服务(很多卫星都含有美国芯片),这对中国航天商业竞争造成了致命打击。并且,美国还主动断绝了中美两国航天科技的官方交流机制。

中国在美国严丝合缝的围追堵截下,硬生生地杀出了一条血路。

1999年,中国第一艘无人试验飞船“神舟一号“成功发射,标志着我国在载人航天飞行技术上有了重大突破,是中国航天史上的一座里程碑。

2003年,航天员杨利伟飞天,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将人类送上太空的国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07年,中国第一颗绕月探测卫星 “嫦娥一号”发射成功。

2011年5月16日,美国通过“沃尔夫条款”,禁止了中美在航天领域的一切交流。

这个条款非常蛮横不讲理,严禁双方有任何官方层面的航天交流,严禁任何航天科研合作,严禁美方接待中方人员,连参观都不行。美方如此不近人情的做法,遭到了国际宇航界的抨击。

除此之外,美方还通过多种管制条例来打压中国航天,如任何航天产业链的产品都不得出口中国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东方红3号卫星开始,中国通讯卫星不断打破记录,在技术性能上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由于中国卫星和火箭的价格优势,不少国外客户直接找中国下单买全套:卫星中国制造,火箭也是中国制造,发射中国进行,测控中国完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虽然美国不断打压,但是中国商业航天发射还是没有失败

如果说国际空间站早期不允许中国参与国际空间站任务,是因为我们航天实力较弱。那么在2003年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并安全返回地球后,我们已经证明了自己的航天实力。但美国一直对中国航天技术的崛起十分忧虑,并持有戒心。

美国主导的国际空间站在大国里只把中国排斥在了门外,华盛顿一直傲慢地相信:中国的技术进步全靠“偷”,隔绝就能把中国锁死在落后中。

2019年10月21日,世界宇航大会在美国召开,但是美方对中国代表团拒发签证,1000多名现场观众愤怒表示:“中国(航天局)去哪儿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19年,美国拒绝中国代表团出席国际宇航大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离了美国人,中国空间站就搞不定?

网络上有一句话:“任何打不死我的,都会使我更强大”。这句话用在中国身上一点儿也不为过。

航天恰恰成了中国迈出最强有力追赶脚步的领域,因为被排斥,我们自己的空间站建立起来了。

通过最近这些年,我们能看出,美国越是封锁和遏制我国的科学技术进步,我国的某项技术越是进步飞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国航天人憋着一口气,自己努力干出了天宫空间站,而且我国空间站不像“国际空间站”一样,打着“国际”的名头,但实际上许多国家都无法参与其中,尤其是发展中国家。

我国空间站一直保持着开放的态度,欢迎世界各国(包括美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与我国积极开展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

我国愿意与世界上所有以和平利用外层空间为目的的国家,在载人航天领域开展合作与交流。

在初选阶段时,我国一共收到了27个国家和地区的42份项目申请,内容涉及到航天技术、航天医学等9个领域,已经有多个国家获得进入中国天宫空间站的资格。

令人意外的是,一向拒绝以任何形式与我国展开航天合作和交流的美国,竟然也提出了申请,只不过因为美国申请的项目没有达到我国空间站标准,所以被拒绝。

美国:为什么事情会和预想中的不一样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美国:为什么事情会和预想中的不一样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美国全面封锁中国后,神舟飞船接连升空,中国已经独立掌握了载人航天的全套技术和设备。

中美围绕航天国际合作的博弈形势正在嬗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神舟十二号”为国际社会增强对中国自主科技进步的信心添加一个新元素,这样的添加将会是源源不断的。美国支持了太多妖魔化中国的宣传,中国从容不迫的和平发展就是最强有力的回答。

这样的变化才刚刚开始,中国后劲十足,心态开放,美国靠封锁维持存量优势的僵硬政策将被一次次刺破,越来越难以为继。

同时将被改写的是以美国为中心的全球技术交流体系,世界将形成包括中国在内的多技术中心格局,各国间的技术交流将更加平等,美国可以滥施制裁、决定他国命运的霸权体系将随之逐渐崩溃。

美国当前对华技术封锁以半导体为核心杠杆,航天领域对封锁的颠覆注定将在半导体领域重演,而且这将是美国半导体公司丧失全球超级影响力的过程,最终在华盛顿封锁政策中窒息的将是它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6月17日晚,一条沉寂近12年的问答突然火了。‍‍‍‍‍‍‍‍‍‍‍‍‍‍‍‍‍‍‍‍‍‍‍

2009年8月8日,有网友提问:“国际空间站何时轮到中国人上去?马来西亚人、泰国人,甚至日本人、韩国人都上去过了,该到中国人了吧!”

答案区,有名网友回应称:“中国人要上就上自己的国际空间站,上别人的不好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

从17日晚到今晨,百余人陆续前去上述问答底下打卡:“我们做到了!”“我们要靠自己,也只有靠自己!”“咱上面有人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曾说:“突破科技创新方面的瓶颈,我从不指望国外,要靠自己。”

不畏霸权、迎难而上

中国人可以靠自己

开拓出一片独立天地!

点亮【赞】+【在看】,致敬伟大的航天员,致敬每一位中国航天人!

本期话题

读完本文,你想对祖国说什么?

✎欢迎在下方评论留言

自然的恩典整理编辑

首发于微信公众号:自然的恩典(ID:full_wisdom)

编辑:妙极、李昂、张仟慧、苗馨月、沛沛、海岛椰子、阿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