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宾介绍:王少辉,大湾区80后香港创业青年,专创空间入驻团队,香港拉伸康复学会主席,伸适健运动康复中心创办人,广州市轻松侠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4年前,中国香港,刚大学毕业不久的王少辉与好友一同租下了一间小店,在此基础上创办了香港首间华人拉伸治疗中心,由此展开了一段长达10余年的创业之路。

学习时代,不做“安分守己”的乖学生

他在香港珠海学院读书期间,逐渐喜欢上了健身,并痴迷于研究运动后体能康复训练。

“那时候开始接触国外的健康文化发展,深受国外先进仪器及恢复治疗手法的启发。”

为获得更多的学习机会,他几度逃掉当时主修的工商管理课程。

尽管这种迷之行为并不被老师和家人理解,但他心中已经很明确:这就是我今后要走的路。

后来他在香港创办了拉伸康复学会,凭借绝佳的技术实力,被同行推举为学会会长。在学会发展期间更加全面的学习了运动科学、运动康复学相关技能。

全民运动潮兴起,抓住市场新机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团队创办的香港华人首间拉伸治疗中心,以其独有的“王氏拉伸法”,打破了当时主治办公室痛症的物理治疗及按摩推拿的垄断局面。

“我们的手法更偏向于西方的运动科学、运动恢复训练等新方式,所以运用到国内的群众和运动爱好者身上,他们就感觉比较舒适,更加喜欢这样的方法。”

在2011年时,香港那边已经有3家线下店落地。

但当他想接着拓宽门店时,难题出现了:

“香港市场并没有预期的那么乐观,我的团队不得不去找寻新的突破口。”

他先是派了员工过来广州考察,在走访和摸排了城市周边情况后,发现这里蕴藏着巨大的发展商机,初步有了进军广州的想法。

怀着对未来的无限憧憬,他最终将根基扎在了广州这片袤土。以伸适健为品牌名,打造了内地首间拉伸恢复中心。

2015年,国家总理李克强提出有关全民运动的倡议,各省市大力推行,如球类、骑行、登山、跑步等各种形式的运动日渐风靡。

“人们运动后导致的意外创伤或疲劳,自身处理不当可能会造成一些隐患,我们的康复训练刚好符合他们的需求。”

趁势头大好,当年9月,他正式在广州创办轻松侠品牌,专注于体育产业中的运动健康板块,志于成为国内的运动恢复行业标杆。

到目前为止,已经在天河区体育中心、潭村和海珠区石溪、滨江东路共设有四家线下体验店。

以马拉松赛事为服务入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团队是中国多所城市马拉松比赛的官方合作伙伴。

一些刚跑完马拉松的人群,身体动能消耗极大,轻松侠的技术手法可以帮他们快速把肌肉韧带恢复起来。

“我们在做全国60个城市的大型马拉松赛后保障,全国有近3000名服务人员和我们建立了合作关系。

国内比较大的赛事,例如北京马拉松、上海马拉松、广州马拉松、深圳马拉松、厦门马拉松、甚至是大西北兰州都有我们的服务轨迹。”

团队目前还推出了一系列原创短视频课程,用做推广教育的用途。

“马拉松作为客户来到轻松侠的入口,我们要做的是当他们来到轻松侠之后如何有针对性的进行下一步服务。”

在国内增设多家门店,向人工智能领域延伸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现在省外的马拉松爱好者暂时没办法享受线下的持续性服务,除非他们来广州。

不过团队目前的计划还是先在广州扎根,在省内开到大概50家门店后再往省外发展。

“我们在管理方面暂时没有做的很到位,要想在其他城市落地,服务管理跟运营一定得跟上。”

同时也正在研发科技性的延伸产品,比如关于身体测量、动作捕捉的人工智能,用来测录运动人员的身体状况、运动能力和表现,以及辅助运动康复的一些仪器。

“这是我们在科技方向上新的台阶。”

这是最好的时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来广州的10年里,他深刻感受到国家对香港青年在内地创业的帮助,尤其是近几年在政策上的扶持。

精神上的鼓励

香港制度受国外、英国影响较深,这导致他们不同于内地人,出身自带家国情怀。

有时候甚至不知道自己究竟是哪里人,所以来到内地创业,身份认同感特别重要。

大湾区政策推动以后,香港人民的国家情怀有了大大的提升。

“虽说还有一定的差异,例如没有内地身份证,但已经感受到大家是一个整体。”

行动上的支持

“刚开始过来广州时,没赶上这么好的政策,我那时候都是自己在跑工商局、税局,跑得头都晕了,现在专创方面会直接帮我们办理走税的一些程序,大大减轻了行政方面的时间消耗。

香港人一开始来内地,对这边环境比较陌生,对政策、业务方面的信息容易有错误解读,而专创平台能够帮助我们大量的翻译这些文件,更便于我们对大湾区创业条件的解读。

国家出台的人才公寓、税务优惠等政策,创新创业交流会等方法,极大的鼓舞了港澳青年,为我们融入湾区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今年参加青创杯拿下了港澳赛区第三名,这对我来说也是一个非常大的鼓励。”

说起现在的变化,他内心激动不已。

大湾区政策出台后,身边想了解内地创业的人慢慢多了起来。

“像我现在的圈子已经有很多香港的创业朋友,但是我原生圈子里面的人就还是要鼓励,他们有很多东西还不够了解,并且在香港本行也都有比较稳定的收入,尽管市场很大,但怎么做,怎么来,可能需要放弃和取舍。

我们在这边可以推动得更大一点,用内地的发展历史吸引他们过来。”

今年刚好是中国共产党成立的100周年,他内心也有特别大的感触。

“我一直把自己认定为中国人。中国人民对党的建设、党的开放和改革必定会充满着期盼和怀着感恩的心态去迎接。到目前为止我觉得这是最好的时代,我可能比一般的港澳青年更关注中国的历史,很自豪自己是一个中国人。”

关于创业,他总结了以下三条经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行业忠诚度

你对所在行业的了解和忠诚度,是否热爱,是否了解很重要;

(2)创业的决心

在创业中一定会遇到很多困难,你有没有创业的决心,认定一个方向并把它坚持下来,一定会有意想不到的成果;

(3)高效执行力

创业者每天都会面临各种挑战,每一天都在决策。

机会越多,信息量也就越大。

学习的过程是在做加法,决策的过程需要做减法。毕竟时间有限,要懂得取舍,有针对性地去精准执行。

在试错的过程中,如何避免浪费大量时间,方向要对,执行力要跟得上。

奔跑,在路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他热衷于各类运动,尤其是跑步。

在业务开展初期,经常去往各地出差,但那会儿空闲时间比较多,到每个城市的第一件事就是把行李箱放到酒店,然后去外面跑步。

没有明确的目的地,任汗水在每座新鲜的城市里肆意挥洒,不经意间竟跑了10公里,在不同城市的运动轨迹也都有采集起来。

我在想,人的身体机能更偏于让自己舒适,而运动的酸胀感会让很多人无法坚持。

就好比某人内心一直高呼锻炼、减肥,但身体的不适感让他们短期内便停了下来,最终下来什么都没有改变。

创业与长跑又何其相似。

在马拉松的赛道上,能赢得最终胜利的往往是那些能够持续输出,张弛有度的人,并且要积累一定的跑步经验才能上路;

创业不也是如此,梦想的拼图需要不间断拼凑才能完整,而不是只抓住其中一颗碎片就停掉了。

“创业的不同阶段需要应对各类事务,所以也会伴随压力,这时候要学会释放。”

当问到他平常都如何释放压力时,他爽朗一笑:

“唱歌吧,把邻居都吵醒的那种,或者做做运动,我不烟不酒,然后应酬一般都不去的。”

这种释压方式,还真是既实用又健康!

除此之外,将兴趣变为事业固然是一件值得庆幸的事儿,但在创业的过程中,人难免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阻碍及困难。

“有一天你可能发现,你将兴趣都已经干讨厌了。”

那当兴趣变得没那么可爱时,您还会坚持吗?

他的答案是,我依然会继续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