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瑜伽—历史思维】马上“七一”了,中国共产党要迎来百年华诞!全国也在学党史、忆往昔、看今朝。不过国内外仍然有很多人,要么糊里糊涂、要么别有用心。 很多年轻人即便学过了中国近现代历史,也还没太明白当年为何诞生共产党,为何工农群众非要闹革命?---- 本帖2300字+8幅插图需3分钟阅读时间。觉得好,请点击右上角加“关注”保持收阅哦!)

先说一个自己的故事:我是湖北人。当年在北京上大学,学习中国革命史的时候,就有同学问我:你们湖北不是鱼米之乡吗?老百姓的生活比起那些陕甘宁、河南的灾荒连年、要饭逃荒的穷苦百姓应该生活要好得多啊,为什么泥腿子非要闹革命搞湘鄂西根据地呢?我不禁一时无语。(下图:贺龙领导湘鄂西革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你还可能见过这样的事情:某年在井冈山,我听见有的参观者说井冈山多美丽啊,物产丰富,山下良田万顷,为何就成了革命根据地?某年在四川大山深处自驾游,也有游客感叹:真希望这么美的地方不要搞开发,保持原生态!结果遭到当地百姓白眼怒怼! 对于此种故事,我也不禁一时无语。

这可真是站着说话不腰疼!用今天眼光去观察社会、推测历史,揣度他人,自然会得出错误的结论。如果换一种思维,加一点历史眼光和逻辑思维,你就知道中国的革命是一种必然结果,今天我们走上社会主义道路并坚定地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也是必然之路了!

说简单点:1、中国数千年农耕社会和封建主义文化,养育造就了可能是最本分最有忍耐力的中国底层百姓,不到活不下去地步,一般是不会造反的;2、从古代到近现代,最容易发生农民起义乃至无产阶级革命的地方,也就是老百姓生活最艰辛且统治者管理最薄弱的地方;3、如果你不曾在底层体会过艰苦生活,你不会知道旅游者眼里美丽风景之下,遮盖着千百年来人民的疾苦。

中国南方,特别是两湖地区,固然是鱼米之乡,比起自然条件更加恶劣的西北或其它地区,确实好一点。但这不代表老百姓能过上什么好日子。我记得小时候,常年吃的是陈年糙米饭,有时连这都没有。吃的油是容易致癌的土法炼制的棉籽油,偶尔收了一点花生芝麻换了一小瓶香油能吃一年。肉、奶、糖、盐等等自然也极少见到——须知那时已经是70年代末-80年代初,新中国成立快30年的时候了!我们小孩子嘴馋,经常自己动手去捞点野鱼虾、摸个鸟蛋、偷个果子或偷公社地里的玉米红薯改善生活,即便如此也是常年面黄肌瘦,还染上了各种寄生虫病或其它疾病。这种情况直到改革开放后才有所改变。到现在身高身材都不高大强健,也都是小时候苦的。

朋友们可能要问:鱼米之乡的物产哪里去了?呵呵,被征收调运走了。新粮主粮被计划经济调拨走,鱼米之乡的反倒要吃国家粮库里调剂出来的陈化粮(这种粮食如今连酿酒都不要,只能做猪饲料)。能自己养几只鸡或猪吗?不能!那是“资本主义尾巴”要法办的!好评分电视连续剧《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中就描写了基层农村的这种历史现实。嗯?没看过?建议你看一遍!
你所知的“鱼米之乡”可能是这样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实两湖地区虽然河湖有鱼虾,但这并不能当粮食吃。在缺盐少油的年代,鱼虾是很难吃的! 不信你试试:再好的鱼虾你白水煮,不准放盐放油,看你能吃下去?能连续吃几天?有人又说了,可以拿去卖啊!问题是两湖地区都是这样,鱼虾螃蟹极其普遍,你能卖给谁?由于交通和条件所限,也无法运去大城市。就算捞了鱼虾,也会被当地垄断水产粮食的渔霸和地主们随便就捏死了。所以,真实的鱼米之乡其实是这样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你今天所享用的阳澄湖大闸蟹可能是这样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其实在解放前的江苏、上海周边,当地老百姓灾年之际,竟然是靠吃没油没盐的大闸蟹充饥度日!所以当时真实的大闸蟹命运是这样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们今天所见的,并不是过去的状况。正如湖北民歌《洪湖水浪打浪》歌曲一样,普通人听到的是这样:“洪湖水呀浪呀么浪打浪啊,洪湖岸边是呀么是家乡啊。清早船儿去呀去撒网,晚上回来鱼满舱啊。四处野鸭和莲藕,秋收满仓稻谷香,人人都说天堂美,怎比我洪湖渔米乡啊。洪湖水呀长呀么长又长啊,太阳一出闪呀么闪金光啊。共产党的恩情比那东海深,渔民的光景一年更比一年强啊...”细心的听者会发现,这歌词过渡的可能有点唐突,怎么歌颂风景之后就突然跳到了“共产党的恩情”这段呢?其实歌剧《洪湖赤卫队》原词中间有一段是描写当地地主渔霸彭霸天依仗国民党军队,组织民团武装,欺凌乡里、无恶不作,导致百姓活不下去,暴动造反镇压了彭霸天。后来在歌剧改编为经典民歌时,去掉了这一段。

所以,在如今看起来美丽富饶的湖北洪湖地区,赤贫的泥腿子和活不下去的渔民们开始了自发的反抗和起义。然后贺龙、周逸群等老一辈革命家带领红军,在这里建立了“湘鄂西革命根据地”,发展了“洪湖赤卫队”,轰轰烈烈的革命持续了8年,直到中央红军开始长征,湘鄂西的红军也汇入长征队伍,离开了根据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几十年后,我重返故乡探访小时生活的地方,发现那曾经年年洪水肆虐的地方,已经被现代水利工程改造;那曾经漫山遍野的青翠荒芜,已经被国家湿地公园所代替;那曾经祸害百年的血吸虫病也被收拾的差不多了。2021年初夏我再次来到湘鄂西根据地苏维埃政府所在地(洪湖市瞿家湾镇),发现崭新的柏油路通到各村各镇,周边遍地都是老百姓的特色民居、新建小楼和各种式样的小别墅。曾经的瞿家湾红色根据地,秋收暴动发源地,现在是熙熙攘攘的革命教育基地,周边的泥腿子的后代们,开着农家乐、卖着土特产,住着楼开着小车,过上了幸福的生活。我在故乡的风景里陷入沉思:是谁改变了这一切,让我走出了根据地?是谁将这穷苦水乡改造的翻天覆地,让这些渔民老百姓们走向了幸福生活,真正拥有这鱼米之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无意刻意在“七一”前渲染和应和主旋律,而是作为一个革命老区走出来的人,想告诉朋友们一个历史哲学思维:学会用历史的眼光看事物,用对比的方法看事物,就会搞懂真相。历史已经过去,不能假设和重来。历史走过的道路,自有其逻辑和规律。我们所经历的,就是曾经和正在发生的历史。我们不应忘记前辈的艰苦奋斗和流血牺牲。是历史,是他们,真真切切地告诉了我们幸福是从哪里来的!如今我们每人都应该不忘历史继续奋斗,为后代更美好的明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本期作者:客座刘教授。 图片来自网络和作者旅游拍照。侵删。 觉得很真实?分享给朋友吧,好文分享,幸福和快乐也就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