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天前在河北某地,市级部门夜查驻村工作,需有乡镇一名熟悉路况的同志驾车陪同。督导组同志拉开车门后发现尴尬一幕:一名20大几岁的短发女孩儿边哄孩子边开车,后边站着向妈妈伸着胳膊哇哇大哭的幼儿……督导检查的责任、乡镇工作的艰辛、育龄女干部的无奈等等因素,戏剧性地凝集在这小小的车体里。

“没有督查就没有落实。”决策抓而不紧等于没抓,只吆喝、没督查,工作落实起来就可能避重就轻、后继乏力,难以落到实处、取得实效。真督实查,对于推进各级党委的科学决策、民主决策的意义不言而喻。“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众多“纸面”上的要想方设法落实在“地面”上,“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基层的苦在此乐也在此,毋庸赘言。无数女干部扎根基层,在脱贫攻坚、乡村振兴一线披星戴月、早出晚归,挥洒青春、一展抱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军功章”毫无疑问有她们的一半。

但工作不是她们的全部。“男主外女主内”,传统观念中,家庭事务是以女性为主导的,这也是自然分工的结果。人员少、压力大、层层加码……基层干部的无奈有很多种,孕育却是她们“独享”的无奈,无人可替代。俗话说,“一孕傻三年”,不是说孕育导致了智商下降,而是在这个特殊时期,孕妈宝妈的主要精力都倾注在了孩子身上,其它所有都或排名在后或抛在脑外。有句话说得好,“女本柔弱,为母则刚。”这是女人天性应然,也是人类能够延续至今的必然。

毋庸讳言,近年我国人口增长率呈下降趋势,总量即将见顶,人口少子化以及随之加剧的老龄化已经是肉眼可见的超级“灰犀牛”,严重威胁着我们的高质量发展。国家在实施“全面二孩”短短五年后,决定实施三孩政策,足见人口危机来势之猛。可以说,鼓励生育将是未来一段时期生育政策的重要主题,解决年轻一代特别是“她们”的远虑近忧刻不容缓。

要做好育龄人群科学引导,破解“不想生”难题。三十余年的“一胎”政策,已经让“晚婚晚育”“少生优生”等观念深入人心,成为80、90后幸福观重要构成要素,其强大的思维惯性非朝夕可更改。面对人口结构危机,结不结婚、啥时候结婚,生不生孩、生几孩,年轻一代不要“你觉得”,而是要“我觉得”。因此,做好政策宣传,加强适婚青年婚恋观、家庭观教育,引导他们(包括笔者在内)转变思维模式,提升婚嫁生育意愿,牢固树立符合国家人口发展战略的生育观,迫在眉睫!另外,要认识到,放开三孩并不是让每一对夫妻都去生足三孩,而是首先针对一孩甚至丁克的育龄人群释放出一个重要信号——现在生儿育女才是潮流,抓紧时间要“幸福”了。

要全方位落实好配套政策,破解“不敢生”难题。“少子化”成因已不是“不让生”,而是“不敢生”,高额的彩礼嫁妆让许多相爱的男女将婚期一推再推,沉重的生养成本更让不少家庭面对生育望而却步。有一份调查显示,想生不敢生的家庭中,因为“经济负担重”的占75.1%,“没人带孩子”的占51.3%,担心女方生育后工资待遇下降的有34.3%。所以,只有将婚嫁、生育、养育、教育一体考虑,不仅在移风易俗树新风上下大功夫,更要在促进生育政策和相关经济社会政策配套衔接方面做足文章,如加强税收和住房等支持政策、发展普惠托育服务体系、保障女性就业合法权益、推进教育公平与优质教育资源供给等等,使真金白银的补助补贴和配套措施迅速落实,降低养育成本,减轻育儿焦虑,才能让年青人面对抉择不“躺平”,面对竞争不“内卷”,充满活力地追求幸福生活、享受天伦之乐。

特别要注意的是,当前包括基层女干部在内的职场女性,作为高素质女性群体,是一心扑在工作上继续为经济发展添砖加瓦,还是生儿育女夯实我国高质量发展人口基石,无疑成为了社会关注的热点,也成为中国女性选择生育还是观望的“风向标”。因此,实施三孩政策,决不能让“育龄女干部的无奈”×3,要敢于想办法且想出好办法为她们的烦恼做减法。

要抓紧完善女职工劳动保护机制,为内外职场“树导向”。要为她们的生育留足时间。“女职工生育享受98天产假”等条款已稍显不合时宜,应按照生育的胎数、孩数分开档次,如生育二胎或二孩享受6个月产假,三胎或三孩享受9个月产假,既有助于母女(子)身心健康,又将鼓励政策落到实处。企业要权衡得失、着眼长远,承担起应有的社会责任,近日山东青岛某公司就因“生育三孩奖励10万”火出了圈儿,获得网友大赞。要为她们的生活工作给足保障。提供女性职业发展托底服务,减轻她们的压力,如建立育儿期(孩子2周半前)的弹性上班制度,这样有利于女性更高效处理工作与家庭事务。要为她们的晋升留足空间。从体制内来说,应加强对女干部的教育培训,选派更多素质好、有发展潜力的优秀女干部通过挂职、轮岗等形式到基层一线或关键岗位锻炼,提高履职能力;在职务或职级上为她们留足比例,并适当地向响应国家生育政策的优秀女干部倾斜,既是对其工作业绩的认可,也是她们为国家健康长远发展做出贡献应得待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