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允炆应该是死在皇宫了的。

首先申明我主要是看当年明月的《明朝那些事儿》,当年明月给出的推断是朱允炆出逃了,在朱棣晚年胡濙深夜觐见,朱棣急召,谈到四更天,最后至是疑始释。这是《明史·胡濙传》中的记载,因此当年明月推断应该是胡濙找到了朱允炆,并有了谈话,转述给朱棣,人没死,不会出现在朱棣面前。

而结合当年明月的“历史是人编撰的”基本想法,我有了不一样的推测。

朱允炆当初已经死在皇宫,而朱棣为了合理坐上皇位,才有了朱允炆失踪一说。

因为,若没死,朱棣就做不了皇帝,若死了,那所有人都会认为是朱棣杀侄子,就算是自杀也是逼死侄子,所以失踪最合理,而朱允炆就成了朱棣正常登基的挡箭牌。

最后胡濙传的记载杜撰的概率很高,作为一个潜伏十多年的特务人员,没有特别要晚上打扰皇帝睡觉汇报一个既定事实吧,朱棣又不是明天就要死。

明史》是清顺治二年开始至乾隆四年完成,历时九十多年。

后世对《明史》的评价中有“粉饰部分皇帝”的说法,如世宗和光宗。还有就是编撰总裁都是清朝正统的儒学观念,总会有某些偏差。

历史是人编撰的,《明史》最初的五位总裁里三位是明末清初时代背景,对明末几任皇帝肯定是有偏颇的,而明初的皇帝会有些粉饰,当然是在尊重史实的情况下略微有偏颇,各朝史官都是很严谨的。

回到朱棣和朱允炆的时间线,朱允炆失踪,朱棣顺势登基;朱棣稳定了局势,对外就可以称建文帝死亡了,也可促进帝国稳定;朱棣大限将至,也就能解开心中谜团,一笑泯恩仇了。

这也是后世史官对于朱棣这种在国家功绩层面有好的表现皇帝的美好愿望,史官对于这种无迹可查的历史事件都会有小偏颇。

以上也是我对这段历史的自己分析,也肯定有自己的偏颇在里面,一千人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只供侃侃,做不得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