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训杨
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的70周年,很多地方政府从年初就在梳理区域内抗战老兵的人员名单。
这天,江西省高安市大城镇洲上村一位99岁高龄的老人家里来了一群客人,老人对来者感到很诧异,这群人是政府的工作人员,他们扶着老人坐下,在与老人确认了身份信息后,向他询问了一些问题,老人都如实回答了。
工作人员发现,这位老人不仅仅是一个退伍老兵,更是荣立过一等战功二次,三等战功一次的战斗英雄,老人还将自己的复员军人证和23枚军功章拿了出来,在场的村干部和政府人员都震惊不已。
为什么村干部会震惊呢?这位老兵在退伍后深藏功与名,对自己的光荣过往只字不提,平平淡淡生活了60多年,甚至连同村的村民都不知道老人的英雄事迹。
陈训杨的军功章和立功证明书
这位老人就是先后被评为“水上英雄”、 “行军模范”的陈训杨,他在当年的渡江战役中,为国家立下了不朽军功。
兄弟七人上战场
陈训杨于1920年6月出生在江西高安市大城镇洲上村的一个农民家庭里,在陈训杨上头还有6个哥哥,父亲依靠捕鱼挣取的微薄收入,根本没有办法让一家人吃饱饭,所以自打陈训杨记事起,就经常有饿肚子的时候。
当然,并不是只有陈训杨一家是这样的情况,因为战争的原因,整个社会都是混乱的,甚至很多人为了生活跑去做土匪,别说是农民了,就算是一些地主家庭也可能一夜之间被洗劫一空。
日本在1931年发动了对中国的侵略战争后,百姓的生活过得水深火热,当时全国的有志青年都在宣传爱国主义思想,提倡大家参军抗日,拯救危难之下的中国。
在目睹了日本帝国主义的残暴之后,陈训杨比较年长的几位哥哥扔下锄头,扛起长枪,加入军队,成为了抗日战士。他们在离开之时交代家中的兄弟们,一定要照顾好父母和年幼的陈训杨。
然而没多久,剩下的哥哥还是在国民党前来抓壮丁时被强行带走了,自那之后,只有陈训杨和父母三人守候在家中,再也不见哥哥们回来过。
直到1948年,陈训杨将去世的父亲安葬好,自己也被国民党给抓了壮丁,被迫成为一名国民党部队的士兵,只不过此时陈训杨上战场打的不是日本人,而是共产党。
在中国军民团结一致的努力下,日本帝国主义于1945年8月15日签署了投降协议,自此,抗日战争结束。然而国共两党的矛盾开始激化,不久后,国共内战全面爆发。
陈训杨兄弟7人先后踏上了战场,有的已经战死了,有些则失踪没了消息,而陈训杨也在成为国民党士兵不到四个月的时候,被解放军俘虏了,而这也成为了陈训杨的人生转折点。
被解放军感化
成为俘虏后,陈训杨也曾担心解放军是否如同国民党当局所说的那样豺狼虎豹,但令他没想到的是,解放军对战俘的态度非常温和,伙食、住宿等待遇也比较不错。
不久后,解放军部队召集了所有战俘在空地上开会,一位解放军军官对大家说道:“大家都是中国人,都是同胞,所以你们放心,解放军一直都会优待俘虏。现在我们给大家提供了两种选择,一种是给大家发放回家的路费,想回家的可以领取后回到自己的家乡;还有一种就是可以留下来参军。”
最后陈训杨选择加入解放军,于是他成为了由邓小平和刘伯承领导的晋冀鲁豫野战军的一员,并被编入四野第16军第46师第138团3营8连3班里。
刚加入解放军没多久,发生了两件让陈训杨暖到心窝子里的事情,使他对解放军有了深深的认可,甚至有了加入共产党的想法和决心。
由于刚加入解放军,陈训杨多少还是有点拘谨,一天,到了吃饭的时辰,陈训杨不知道去哪里吃饭,这时候班长竟然主动询问他是否有吃饭,在得到陈训杨的否定回答后,班长便拿来一个高粱窝窝头递给陈训杨:“你先吃这个垫一下肚子。”
陈训杨接过窝窝头往嘴里塞去,不过作为南方人,陈训杨吃不惯窝窝头,再加上这个窝窝头实在是太硬了,他根本就嚼不动。陈训杨放下窝窝头不好意思地看着班长,刚想解释什么,班长就站起身笑着说道:“哎呀,你是南方人,肯定吃不惯这个,你跟我来。”
在班长的引领下,他们一起来到了炊事班,没一会儿,班长就端着一碗面条到陈训杨的面前说道:“趁着热乎劲,快吃吧。”
陈训杨吃着那碗热腾腾的面条,不仅暖了身子还暖了心。
除此之外,解放军针对俘虏转解放军的战士们还会定期召开诉苦大会,当轮到陈训杨时,他将自己父母已经去世并且6个哥哥或战死或失踪的事情讲述了出来,这份原本属于陈训杨一个人的悲痛,在经过分享后得到了所有参会人员的同情。
最后在连长和指导员的安排下,陈训杨在会议现场写下了家人的灵牌,在场的100多个人都为他的家人祭奠,这件事情让陈训杨的内心感到了深深的震撼。
要知道,在陈训杨的老家,为亲人托举灵牌是对去世亲人的尽孝,此时的陈训杨,已经完全将解放军当成了自己的亲人。
随后不久,陈训杨提出了加入共产党的请求,不过还没等上面给予批复,他就跟随解放军部队投入到了大大小小的战斗当中,并在渡江战役中立下了赫赫战功。
渡江战役的大功臣
1949年4月,解放军在赢得了辽沈、淮海和平津等战役的胜利后,已经将国民党的大部主力给歼灭了,此时的解放军已经有400万人,而且所有军官战士斗志昂扬,而此时的国民党军队总兵力不过204万,还是加上了一些地方部队和特种兵及机关等组织的,由此看来,解放军战胜国民党军队乃是大势所趋。
渡江战役
解放军已经将长江以北的大多数地区都解放了,在这种情况下,蒋介石试图在长江以南重整军力,伺机东山再起。
蒋介石一方面故意宣布隐退,实则以国民党总裁的身份控制军政大权,另一方面让代总统李宗仁与共产党进行和平谈判,而私底下积极备战,安排白崇禧、汤恩伯两集团军在长江组织防御工事。
为了实现对长江以南地区的解放,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成为必行之路,于是4月21日,渡江战役正式打响。
这次的渡江战役在经过上级领导商讨后,决定先成立“突击队”渡过长江抢占渡口,为渡江大军开路。
当时的长江风大浪高,姑且不说可能被敌军发现进行狙击,能在这恶劣的自然条件下顺利到达对岸也是一件难事,然而,当组建“突击队”的消息传出后,众多解放军战士在明知可能会牺牲的情况下积极主动地要求加入。
渡江战役
然而“突击队”总共只要300人,所以上级领导给出了三个硬性要求:第一必须是党员,第二必须是南方人,第三必须识得水性。此时的陈训杨三个条件仅仅符合第二个,但他还是毅然决然地报了名。
在得知入选后,陈训杨与一位江西赣州的老表互相交换了地址,在上战场前,这是为牺牲做好准备的表现。在准备好一切后,陈训杨带着抢占渡口,打掉敌军堡垒的目标登上了渡江的船只。
然而,船刚划到河流中间,“突击队”就被敌军发现了,一颗颗炮弹在船只的周围炸开,溅起了一道道冲天水柱。此时的“突击队”必须保证船只不能被敌军打沉,不然就前功尽弃了。
于是大家奋力地划着船桨,通过不停地改变行进方向迷惑敌人的炮弹手,可是有些船只还是被炮弹打中,一些战士还没到达对岸就已经牺牲了,一些战士则掉入了湍急的长江水中。作为舵手的陈训杨为了接送战友们渡江,不顾危险,一次次穿梭在敌人的炮火当中。
就在这样的危急时刻,一颗炮弹向陈训杨船只的方向射来,一声轰鸣之后,船被炸得稀碎,好在陈训杨没有被炮弹炸中,掉入水中的他赶忙抓住一块木板奋力向对岸游去。
最终,这个300名战士的“突击队”,只有50名战士活着上了岸,而这50名战士为了攻下敌人已经占领的渡口,又一次将生死置之度外,与敌人展开了生死搏斗,最终凭借着不怕死的意志和必胜的决心,终于攻下了渡口,将敌人的堡垒给打掉了。不过“突击队”也为之付出了惨重的代价,到最后只活下了13人,其余战士都在这场战斗中牺牲了。
正是有这300名“突击队”战士不畏牺牲的顽强毅力,才为百万大军的渡江战役开出了一条血路。而陈训杨也因为当中的出色表现被授予了一等功和“水上英雄”的光荣称号。
陈训杨
自此,陈训杨终于如愿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为了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
退伍回乡的生活
新中国成立后,由于美国插手朝鲜内部的战争,在中朝两国的分界线上有了冲突,从而威胁到了中国的领土安全,于是中共中央在收到朝鲜的援助邀请后,安排了中国人民志愿军前往朝鲜进行支援。
陈训杨也积极响应号召,随着部队跨过鸭绿江来到朝鲜,与美军开展了长达2年多的战斗。在战场上的陈训杨作战勇敢,总是冲在战斗的最前线,为战斗的胜利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从1948年入伍到1955年退伍,整整7年的战斗生涯中,陈训杨经历过无数次生死,有几次都险些在战场上牺牲,因为右肩长期扛着轻机枪,所以陈训杨的右肩肩胛骨已经严重变形,老了之后右肩更是明显低于左肩。不过,这个“高低肩膀”却成为了陈训杨刻在身上的“军功章”。
退伍回乡的陈训杨将部队首长杨得志的话牢牢记在心里:“不要因为立功就骄傲自满,要以一个普通党员的身份去建设家乡。”陈训杨也一直身体力行地践行着首长的交代。
陈训杨的立功证明书
当时陈训杨的老家刚刚完成土改,正在进行互助组初级社的建立,陈训杨看着村民们都积极交出家里的农具和耕牛,便将自己300块的退伍补贴全部拿了出来,买了两头耕牛交到村里,剩下的钱他也没有要,而是分给了生活更困难的乡亲邻里。
当兵回来的陈训杨已经35岁了,在当时属于大龄男青年,因为他一心为村里,所以他的婚姻大事也成了大家伙操心的事。最后,在众人的撮合下,他于1956年与卫生院的医生喻美容结成夫妻。
不过因为钱都捐给了集体,所以结婚的时候连床喜被都没有,好在喻美容不介意,再加上乡亲们的积极参与,这场婚礼办得非常热闹。
陈训杨和妻子喻美容
陈训杨在家乡一直坚持着一个党员的行事准则,凡事都身体力行,做在群众前头,给大家树立好榜样。而在他为家乡做的建设中,最著名的就是修建水库。
1956年,为了响应国家“治理江河,兴修水利”的号召,陈训杨被调到高安上游水库任民工团第三连指导员。
为了完成修建水库的任务,陈训杨对所有人员进行军事化管理,自己更是最早一个到工事上,最晚一个回家的人。因为陈训杨对自己的严格要求,所以他不仅仅是一个指挥员,更是脏活累活抢着干的战斗员。
50年代修水坝旧照
在陈训杨的带领之下,截至到1960年,高安县先后完成了碧山、樟树岭、九龙等水库和堤坝的建设。因为在工作上的尽心尽力,所以陈训杨在家庭中多少有些亏欠妻子,妻子为他生育了4个孩子,但是每个孩子出生的时候,陈训杨都在外工作,好在妻子对他的工作也很支持,并未责怪于他。
因为修建水库,陈训杨多次受到县里的表彰并被评为了“劳动模范”,而为了纪念修建大坝,他甚至给子女的名字中都加入了“坝”字。
水利工程结束后,陈训杨原本可以被调往机关工作,但是因为文化水平不高,他主动退位“让贤”,申请放弃人人羡慕的铁饭碗,回到了村里做农民。
陈训杨的功臣简历
传承红色基因
村民都知道陈训杨是一个退伍老兵,但是却没有人知道他是一位一等功臣。这主要是因为陈训杨虽然偶尔跟别人讲当年战场上的事情,但是对于自己的功勋从来都是绝口不提。哪怕是在十年特殊时期,陈训杨因在国民党当兵的经历受过迫害,他也从未提及自己的战功。
后来有人问起,陈训杨只是淡淡地说道:“相比于那些在战斗中牺牲的战友,我这些又算得上什么?”
虽然陈训杨做过几年的村支书,但是他一直都用党章严格要求自己,从来没有以公徇私,哪怕家中已经非常困难,但他依然优先帮助其他困难家庭,为他们申请扶助,即便自己符合程序,他也不愿意麻烦政府。
陈训杨(左)
在1950年的时候,陈训杨在一场剿匪作战中左眼受伤,因为当时的医疗条件不是特别好,简单治疗后,陈训杨也没有再管它,后来在20多年后,左眼旧伤复发,陈训杨在医院做了眼球摘除的手术,总共花了600多元的医疗费用。
儿子陈坝根建议他按流程拿去报销,他却生气地说道:“我们家出得起这笔钱,为什么要去麻烦政府。”随即还将发票给撕了。
在这样一个红色老党员的带动和影响下,他的儿子陈坝根和孙子陈传球也都加入了中国共产党,陈训杨用自己的行动将红色基因传承了下去。
陈训杨和家人
2019年,陈训杨已经99岁高龄了,他向家人表达了想去北京看阅兵的心愿,为此他还准备了一双崭新的解放鞋,平日里也在家里扔掉拐杖练习走路,不过最终还是因为年岁太大,陈训杨没能去成,虽然这可能会成为老人一生的遗憾,不过陈训杨的故事已经被大家所知晓,他的革命精神也将成为大家学习的榜样。
村民们知道了陈训杨的事迹后对他肃然起敬,这位老兵如今已经101岁了,他这一生都用自己的行动践行着对党和人民的承诺,战斗英雄的称号当之无愧。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