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晋书法家王羲之,是家喻户晓的“书圣”。

他的书法神韵超逸,入木三分。他留下的《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万丈高楼平地起。对于每一位成功者来说,基础教育都相当重要。

王羲之的启蒙老师,对培养书圣功不可没。

——这位启蒙老师,就是著名的卫夫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她是我国古代第一位女书法家,也是与武则天、蔡文姬、薛涛等齐名的八大女书法家之一。

她的书法,如“碎玉壶之冰,烂瑶台之月,婉然若树,穆若清风”,清婉灵动,流畅动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卫夫人的小楷

可以说,正是有了卫夫人的悉心指导,王羲之才能从小打好书法基础,成长为名流千古的书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王羲之《兰亭序

那么,这位古代女书法家,到底有什么教育秘籍,能培养出王羲之这样殿堂级的人才呢?

首先,打铁还需自身硬。

卫夫人自己就是一位书法家。

她出生在有名的书法世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祖辈,有三国时的书法家卫觊;上一辈,有西晋的书法家卫瓘;著名书法家卫恒,则是她的堂兄。

有这样的家学渊源,卫夫人的书法天分,几乎是刻在基因里的。

她也十分热爱书法,尤爱临摹钟繇的字帖,将卫氏风格融于一炉,形成了独到的特色。

“随世所学,规摹钟繇,遂历多载。”
——卫夫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卫夫人《古名姬帖》

天生与书法结缘的女子,也嫁给了热爱书法的男儿。

她的丈夫李矩,官至汝阴太守,文武双全,善长隶书。

在闲暇时光,夫妻俩切磋书法技艺,有许多共同话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在卫夫人的影响下,李家也成为书法世家。卫夫人的儿子李充,李矩的侄子李式、李廞等,在书法领域都有名气,唐代大书法家李邕,也是江夏李氏的后代。

家学、天分与热爱,让卫夫人的书法艺术浑然天成,有唐人赞道:“卫夫人书,如插花舞女,低昂芙蓉;又如美女登台,仙娥弄影;又若红莲映水,碧治浮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卫夫人《近奉帖》

其次,是言传不如身教。

关于王羲之,有个著名的故事,说他勤练书法技艺,年深日久,竟将洗笔砚的池子染成了黑色。后来曾巩还据此创作了《墨池记》,留下了书圣的传奇。

其实,王羲之对书法的“痴”,多少是受了启蒙老师的影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卫夫人对书法的痴迷,是远远超越她的学生的。

根据一些史料记载,卫夫人是王羲之的表姨。有了这层亲缘关系,王羲之从七岁开始,就跟着卫夫人学书法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卫夫人很少对年幼的学生讲大道理,她自身对书法的痴迷,潜移默化地影响了王羲之。

卫夫人练字十分投入,往往一写就是几个时辰,累了就去附近的池塘清洗笔砚。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池水便渐渐染成了黑色。

而这片池水,也就此被称为“卫夫人洗墨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卫夫人练字,还经常就地取材——在周围能写字的地方,都满是她的笔墨,甚至连山石、树干上,都留下了她的笔迹。

一次天降大雨,经过雨水的洗刷,石头、树木上的墨迹,顺着雨水流了下来,如同下了一场墨汁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王羲之像

还有一次,卫夫人研磨书法沉迷其中,连吃饭都顾不上了。懂事的王羲之为老师送来饭菜。过了一会儿他发现,老师因思考太过专注,竟将墨汁误当菜汤,用馍蘸着吃了个七七八八……

孩童学习的第一步,便是模仿。有了堪称“墨痴”的老师,学生自然也会深受影响,自然而然地爱上书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最后,是生动形象的教学。

对学生的教导,当然不只是身教。卫夫人,也是有名的书法理论家。

她创作的《笔阵图》,就是一本权威、独到的书法理论名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王羲之《姨母帖》

她主张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学书法,首先要严选笔墨纸砚的产地和品类。

而书法之妙“莫先乎用笔”,写不同的体,执笔方法也各有不同,运笔时的“心”也十分关键:

“若执笔近而不能紧者,心乎不齐,意后笔先者,败;若执笔远而急,意前笔后者,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对笔划的书写,她的理论尤为精妙:

“横”如千里之阵云,“点”似高山之坠石,“撇”如陆断犀象之角,“竖”如万岁枯藤,“捺”如崩浪奔雷……

寥寥数语,让一笔一划都有了生命力。

这样生动形象的讲解,让枯燥的理论活了,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样一位启蒙老师,让王羲之打牢了根基,之后一步一步走上艺术殿堂,终成一代传奇“书圣”。

(图片来自网络)

(首发于头条号“半杯咖啡读好书”,欢迎关注,支持原创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