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膝关节置换,是在近代人工髋关节成功应用于病人后逐渐发展起来的一种治疗膝关节疾病的新技术。

它能非常有效地根除晚期膝关节病痛,极大地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在发达国家比较流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有哪些注意事项?

1、硬膜外麻醉病人手术后应采取什么体位?

病人硬膜外麻醉手术后应去枕平卧,并禁食、禁水6小时。

2、全麻病人在未完全清醒前应取什么体位?

全麻病人在未完全清醒前应去枕平卧,头偏向一侧,以防止因呕吐物误吸入呼吸道,而引起呼吸道梗阻或吸入性肺炎等并发症。同时应禁食、禁水6小时。

3、人工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后病人患肢应采取什么体位?

人工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后病人回到病房后,应用特制下肢垫将患肢抬高,以利于患肢血液回流预防水肿。

患肢远端(足尖)应高于心脏水平而近端(大腿)略低于心脏水平;膝关节屈曲5°—10°以防腓总神经麻痹;(采用后稳定型人工全膝关节假体置换的病人在不考虑神经损伤时可取伸直位);踝关节屈曲90°,足跟悬空,防止受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4、术后当日病人及家属发现哪些情况应及时通知医护人员?

当病人或家属发现病人患肢出现疼痛、肿胀、肢端麻木、肢体末端皮肤温度降低、石膏固定后自感固定过紧、皮肤有压痛尤其是踝关节、足跟、大腿内侧等处,就应立即与医护人员联系,以便及时处理。

5、如何预防下肢静脉血栓形成?

深层静脉血栓是膝关节术后并发症之一,防治措施有:

(1)药物预防:由医生根据病人情况选择药物和时间。

(2)器械预防:①应用足底静脉泵促进下肢血液回流;②持续端坐的时间一次不要超过45分钟;③踝泵运动;④抬高患肢。

6、人工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后病人功能锻炼的重要性

①通过肌力增强训练,加强膝屈伸肌的肌力,并促进全身体力及状态恢复。

②通过行走或其他协调性训练,改善膝关节周围肌力及其软组织平衡协调性,保证关节稳定。

③通过关节活动度训练,使膝关节活动范围满足日常生活动作及部分社会活动参与的需要。

④通过膝关节主、被动活动,防止术后关节粘连,改善局部或整个下肢血液循环,避免某些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⑤改善患者的精神心理面貌,激发生活热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7、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康复训练的原则

①个体化原则:由于不同患者的体质、病情、心理素质、主观功能要求、手术过程等不尽相同,应因人而异。

②全面训练原则:膝关节只是行走负重关节中的一个,如类风湿性关节炎常累及多关节、多器官。

因此,单纯处理膝关节并不足以改善患者的功能,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康复训练必须兼顾身体其他部位。

③循序渐进原则:接受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有较长期的疼痛、畸形及功能障碍,膝关节周围软组织、肌肉及骨质都受到侵犯,所以患者的功能水平只能逐渐提高,切忌操之过急,以至发生不应有的损伤。

8、何种情况下不宜进行手术后康复锻炼

①高热,体温高于38摄氏度;

②安静时心率大于100次/分;

③关节积液或炎症;

④有低血压症状,收缩压小于13.33kPa(100mmHg);

⑤有高血压症状,舒张压大于16 kPa(120mmHg);

⑥骨折、肿胀、刀口渗液及愈合不佳等;

⑦心、肺、肝、肾、脑等重要器官出现严重功能障碍,从内科治疗角度要求绝对安静者。

上述注意事项并非绝对,仍可适当进行被动运动及肌肉固定位训练,但必须充分考虑全身状况并在医护监控下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