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学校大门对着一座桥,上学时,有很多学生经过这座桥。

有一个老年妇女,每天都早早地在桥头摆上两只凳子,放上一块木板,上面摆上一袋袋小食品。

来回经过的学生,有的围着摊子买上几袋食品,有的观看询问价格。

学生走进学校之后,桥头只剩下她一人。她开始收拾摊子,货物放在兜子和纸箱中,再装上车子,然后,一步一步吃力地推走。

每天的早晨、中午和晚上,学生上学放学时间,都能看见她的摊子。

早晨晚上天凉,看见她略弯着腰,双手相互交替着握着。她在暖手,同时也活动一下有些僵硬的手指。

这样的情景,在三十年前很普遍。在我们这一代人的记忆中,有着这样的照片。

如今,学校的附近有着一个又一个的超市,里面整洁宽敞,货物琳琅满目。新奇特的小食品和学习用品,变着花样地吸引学生的眼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桥头这样一小货摊,这几样货物,又能有几个顾客,能有多少利润?

看见老人持之以恒地坚持着,非常精心地经管着货物,说明她很需要这个摊子。

不论老人是为了挣钱,还是打发时光;不论她是为了排除孤独,还是自食其力,我被这个摊子触动了心灵,这个老人感动了我。

在这个动不动开口就是五佰一千,一些商品以万计价都不足为奇的当代,老人在挣着几分钱的利润。

在这个不是老人都挤入休闲娱乐,健身养生行列中的如今,这么大岁数的老人,还在经营着生意。很多人看见后都想不通,这也引起我的反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今的人,很难再走进艰苦中去了。起早贪晚地进入寒冷中工作,短时间内能行,长时间持之以恒地坚持,不但身体上少了这种耐性的储备,心中更没有对艰苦的承受能力。

享受惯了安逸的现代人,大多不会甘心情愿地去做劳其筋骨,丰盈精神的事情了。

在如今,十元钱都不觉得能干点什么的时候,一分钱更是买不到什么东西了,若真能买到,也只能是米粒。

有多少人产生了好高骛远的经济想法,一夜暴富的观念占据着头脑,一掷千金的场面就在身边频频发生。

生活圈子中,满条街上都流传着,哪哪哪的谁谁谁,拆迁给了多少多少钱。还有,谁买下这个楼,空几年,一倒手就挣了几十万。那个彩票又开出了上亿的一等奖……

这些信息占据着人们的脑海,让人们认为,只要有机会,就会一夜暴富。

这些年,人们忘记了原始积累才是经济之本,忘记了聚沙成塔、聚腋成裘的古训。

只有一滴水一滴水地聚集,才会有汪洋大海,只有一分钱一分钱地积攒,才会使积蓄增加。

随风吹来的资金,人们往往投在容易随水流去的项目上。你用机会挣的钱,往往又赔在无知的贪婪中。

这些一夜暴富思想,往往只是丰富一些想法和执念,大多数换回来的是骨感的现实。它们来得急,去得也快。

而这一分钱一分钱的获得,能满足简简单单的衣食住行。

最重要的是:

在这个过程中,心里滋长出知足的幸福,获得了劳作的充实,懂得了珍惜的重要,还有满足的快乐。

老人今天还会在这摆摊,我要谢谢老人,她洗涤了我的灵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