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康震,是不折不扣的“文化网红”。

在《中国诗词大会》《经典咏流传》《朗读者》等文化节目中担任嘉宾、顾问的他,以精湛专业、热情饱满的讲解,让古诗词之美感染了观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康震老师讲课,是一种心灵的享受。他来讲解经典的古诗词,也一定是让人期待的。

人民文学出版社的《康震古诗词81课》,正符合读者的这一期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康震精选了81首古诗词,带读者以诗为马,领略古典文学的“星辰”与“精灵”。在这位“文化导游”的引领下,一些我们耳熟能详的诗词,竟能读出更丰富的意味,恍如“最熟悉的陌生人”。

这是经典的魅力,也是解读的功力。

在诗词的选取上,本书所解读的,都是千百年来淘澄的经典之作,如孟浩然的《春晓》、李白的《将进酒》、苏轼的《水调歌头》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它们大多是中小学课本里的篇目,许多人从小就能倒背如流。通过康震的多维度解读,也许你会发现:原来,你对它们的了解,竟只是冰山一角。

以王之涣《登鹳雀楼》这一课为例。“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这是一首从黄口小儿到耄耋老人都会背诵的经典。

康震从少年时的记忆讲起,由浅入深解读诗中意境,阐述诗作当下的现实意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为了让读者对诗作有更全面的了解,康震又讲到了关于此诗作者,到底是不是王之涣的学术争议——

在学术界,有两种说法:一种是该诗为王之涣所作,另一种是盛唐诗人朱斌。这类“周边”内容,拓展了阅读的知识面。

康震在这里表达了自己的态度:这首诗姓王还是姓朱不太重要,最重要的是这首佳作“流传千年,盛传不衰,让我们能感受到盛唐诗人的磅礴朝气和大唐王朝的盛世气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康震还就登鹳雀楼的诗,进行了横向的比较:将唐代诗人李益、畅诸的诗作与这首相比,虽各有特色,却有一个共同点:“大气磅礴、至情至理、简洁明快、便于记诵”,而这也正是唐诗流传千古的原因。

最后,康震由诗及人:“好诗不在长,不在繁,而在善于剪裁,善于简洁。做人也是这样,不要太复杂,要简单一点。简单而有特色,才会有力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对唐诗最基本的文学解读,到拓展相关的历史、学术知识,还要深刻领会前人、时贤的研读心得,再到对美学的探究、对人生的启示,这才完成了对一首诗的全方位赏鉴。

对古诗词解读的作品不少,并且各具特色、各有所长。比如才女安意如的《安得盛世真风流》,是以网络语言、个人视角来解读大唐诗歌。康震则从专业、全面、深入的角度,有所发现和创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不管怎样穿越时空,诗人浸润在诗中的创作初心恒久不移,这是诗作的内核”。康震又进行了丰富与拓展,这才能真正让人读懂一首诗。

在这样的解读下,81首经典诗作,穿越历史的尘埃,以更鲜活的姿态,走进你我的心。

(原创作品,首发于头条号“半杯咖啡读好书”,请勿抄袭)

(欢迎关注“半杯咖啡读好书”,我们一起学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