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写在前面的话

近期,大陈参与了几次能力提升工程2.0校本应用考核微能力认证作业评审,所看到的作业五花八门,让人哭笑不得,有老师提交5个作业,5个都不合格,这里大陈略作整理,希望能给后面交作业的老师以参考。本文依据的是2021年3月31日发布的《湖南省中小学(幼儿园)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考核标准(试行)》(以下简称“标准”),本文所举案例为中小学作业,幼儿园可参考,不是以这个标准提交作业的老师请忽略本文。

公共问题

1.内容不完整

在标准中每个需要提供材料参评的微能力考核数据要求中都有清晰的内容说明,文档或视频是否如考核数据要求一致,是一份作业最基本的要求,但很遗憾的是,很多老师不以为然,完全凭自己感觉做作业,甚至是每个微能力作业都是提交了一份教学设计敷衍了事,文不对题,让评审专家如何给你打分?

2.概念不清晰

主要体现在“跨学科”、“学习交流”、“学法指导”、“探究型学习活动”、“伴随性采集”等5个方面,概念不清晰,自然作业也是南辕北辙。

3.原创不充分

抄袭作业现象在“文档”类作业中经常有发现,第7、8、9、17、20号微能力作业尤为突出,当然也有视频作业非原创的,考核平台上本人照片和视频中的主角不一致也偶有发生。

具体问题

1.技术支持的学情分析

只有问卷、数据统计分析,缺少根据学情分析制作的教学设计。

2.资源获取与筛选

只有资源搜索与下载过程,缺少资源科学性与适用性说明,缺少资源在教学中使用情况说明,获取与筛选资源种类缺少(标准要求是2种)。

3.微课设计与制作

重微课制作,轻微课教学设计。教学设计应为本微课的教学设计,并且要在教学设计后面增加“简述录制与简单编辑的操作步骤”内容。

4.跨学科教学活动设计

没有区分“多学科”与“跨学科”,没有体现高阶思维。选题要注重现实情境下真实问题的研究与解决,内容要注重学科核心概念及学科间的大概念,设计要注重学生高阶思维能力的培养。

5.技术支持的教学组织

视频时间不符合要求(5-10分钟),视频形式不符合要求(是说课,不是单纯的课堂实录),信息技术使用过多(教学内容与呈现技术相匹配)。教学设计中缺乏信息技术的融合设计描述(建议教学过程分为“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3列,在“设计意图”中体现)。

6.技术支持的问题呈现与解决

教学设计只是单纯的教学设计,没有说明呈现的问题、解决方式以及教学效果等,建议在“设计意图”中呈现。

7.技术支持的学习交流

该微能力作业要呈现的主体是学生,是学生在你的指导下进行学习与交流的过程,很遗憾,该微能力作业大部分看到的是教师展示学生的学习成果,和第9号微能力作业混淆。

8.技术支持的学法指导

该微能力作业和7号微能力一样,主体也应该是学生,并且要注意要素齐全,标准中提到了2大部分5个要点,第一大部分是要对使用的软件工具或网络平台进行说明,包括功能、要点、资源,第二大部分是回顾与总结指导过程,包括指导学生的过程痕迹、评估学生的提升效果。第二大部分应该是作业的重点。

9.技术支持的学习成果展示

该微能力作业突出的问题是,只展示了成果的上传、发布与展示,而忽略了“交流”、“研讨”,该微能力可以和第7号微能力一起来组织完成。

10.基于数据的个性化指导

请注意“个性化”与“个别化”的区别,大部分作业还在个别化指导层面,如果申报“合格”是可以的,但是如果申报“优秀”,还略显不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1.探究型学习活动设计

最大问题是“探究型学习活动”概念不清,“探究”体现不够,大陈近期将在公众号上推出相关文献,请选择这个微能力的老师关注。另外,请注意计划书和解说视频的内容有区别,各有侧重。部分作业的视频缺少“至少两个学习小组探究活动的总结与评价”。

12.技术支持的测试与统计

不合格的作业大部分原因是只提交一张试卷,没有按照标准的要求整理文档,标准中提到了6个方面内容,需要你按顺序有条理的呈现。

13.评价数据的伴随性采集

建议弄清楚该微能力的逻辑关系,首先是“数据”包括哪些内容,再就是弄清楚数据是为“评价”所用,数据的采集是“伴随性”的。

14.数据可视化呈现与解读

该微能力并不只是考查你是否掌握Excel的数图转换操作,更多的是数据可视化呈现与解读结果在你的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对于提升教学效果是否有帮助,所以在某些作业中直接使用软件平台自动生成的可视化图表也是可以的。

15.家校互通

不合格的作业最多的就是只在教室中召开家长会。

16.学习管理

不合格的作业主要是复制了互联网上某些软件工具或在线平台的功能及操作要点,没有自己的实践过程,以及实施效果或学习收获,更没有对该软件工具或在线平台的简要评价。内容不完整是最大问题。

17.技术支持的专业自主学习

这个微能力作业的合格率很低,抄袭现象最严重。其实只要按标准的4个要点逐一用图文描述即可,本来应该是最容易完成的作业,可是现实情况却让人大跌眼镜。

18.技术支持的集体备课

这个微能力选择伴随式数据采集合格最多,选择提供材料参评的老师也基本上能按标准要点提供材料。

19.技术支持的听评课

这个微能力的问题主要是只提供了听评课链接和评课内容截图,没有按标准中所提到的“简介所选的在线平台的功能及操作要点,描述在线听评课(或者在线教研)的过程,总结取得的成效,简要评价在线平台。”组织撰写材料。

20.技术支持下的应用数据分析

这个微能力作业不合格的主要情况是,数据分析对象不符合要求,标准中要求分析3种数据,另外就是没有写出根据数据分析形成的结论与作出的决策,或者结论与决策不正确。

作业建议

1.注重标准研读

标准中的能力点描述是我们网络学习、校本研修的目标,也是分析教育信息化应用水平现状的重要内容;能力点实操参考不是全部实践途径,可以依据能力点描述、考核数据要求另寻他途,是我们组织校本研修的重要内容;考核数据要求中文档或视频的要点要逐一呈现,缺一不可。

2.注意基本要求

文档:注意内容完整,视频:要素完整、画面可视性好、声音清晰、控制时长。

3.提升基本能力

加强录屏、视频剪辑、Word排版的全员指导,向“优秀”看齐。

4.加强学校初审

学校要组织坊主对作业进行初审,对提交的作业要与考核数据要求、标准与评价细则逐一核对,不符合要求的可以直接退回。

结语

能力提升工程2.0校本应用考核不能仅仅是微能力认证(在湖南省中小学教师发展网提交作业),更应该注重过程考核,双管齐下,才能避免为完成任务而随意上交作业的情况,才能真正实现“构建教师信息素养发展新机制”、“三提升一全面”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