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历史偏重于帝王将相,宫廷后妃,在史书中留下的痕迹并不多。然而,这些后宫轶事,却一直为人津津乐道。
不管是武则天与王皇后、萧淑妃的勾心斗角,还是李后主与大小周后的香艳故事,亦或是正德皇帝“游龙戏凤”的民间传说……都给了我们无限的遐想空间,也成了许多影视剧青睐的题材。
《天女临凡》这本书,梳理了宋、金、元、明、清等五个王朝后妃的经历与事迹,围绕一夫多妻制下的后宫关系和女性统治两个焦点进行探讨。
在我看来,本书最大的特点,是对历代后妃,盘点得极为细致。
作者马克梦,是美国堪萨斯大学东亚系历史学教授,20世纪80年代留学中国,成为一位出色的汉学家,能够熟练使用中文,自如地查阅古籍文献。
写作本书时,作者所引的资料颇为广泛。
除了在史书中留名的后妃,还有相关的民间传说、野史、八卦、秘闻里的故事,甚至包括《金枝欲孽》《走向共和》等经典的影视剧作品。
特别是明清小说,因为作者的研究领域涉及这方面,在书中,你可以看到很多明清小说中的后宫轶事,增加了趣味性。
比方说书中在写北宋刘太后时,首先勾勒出的,是正史中刘太后的形象。
她在自己的丈夫宋真宗死后,辅佐年幼的宋仁宗,成为武则天之后三百年来,首位大权在握的汉族女性,也是宋朝第一位临朝称制的太后。
此外,书中还盘点了《宋人轶事汇编》中宋真宗初遇李宸妃的故事,以及元杂剧中有关刘太后“狸猫换太子”的故事。
再比方说,写金朝的海陵王完颜亮及其后妃故事时,介绍了《金史》有关海陵王偷妻、拐妻等各种荒淫事迹,并进一步梳理了明清小说中,有关海陵王纵欲的更加露骨和香艳的描写。
整体来说,本书在对人物和事迹的梳理和盘点上,更注重全面性,在深度上可能会有所欠缺,大家可以先通过本书对从宋到清的后妃们,做一个整体的了解,如果对某个人,或者是某件事感兴趣,再去具体了解。
当然,书中除了对人物和事迹的梳理外,还会不断地进行总结发现,向读者传递一些有意思的细节和有趣的观点。
例如作者在书中,就很关注后妃的葬仪,提到明朝在明宪宗朱见深之前,只有皇后可以与皇帝共用一个墓室,而明宪宗将自己身为妃嫔的生母,与先皇合葬。
于是宪宗朝之后,继任皇帝的妃嫔生母,基本都可以与前任的皇帝和皇后合葬。
在清朝,除了皇后与继任皇帝的生母,其他女性(一般是比较重要的妃嫔),也可以与皇帝同葬皇陵之中。
而从雍正帝的妃子,乾隆帝的母亲孝圣皇太后钮祜禄氏起,又开启了一项惯例:即如果有合葬资格的妃嫔死在了皇帝之前,就与皇帝合葬,但如果死在了皇帝之后,就不再重开皇陵。
像孝圣皇太后钮祜禄氏,在丈夫雍正帝死后,还活了很久,她死后就拥有了自己单独的陵寝。
最后,说说本书在描写了这么多宫廷后妃之后,向我们传递的两个重要观点。
一,从宋朝到清朝,女性的政治角色越来越受到限制。
宋朝有九位临朝称制的太后,不过由于武则天的前车之鉴,宋朝为临朝太后定下了更为严格的限制,例如太后与朝臣会见时,中间需用垂帘隔开,并禁止太后于大殿升朝。
元朝见证了最后那些执掌重权的皇后们,之后的明清,见证了这一数量的衰减。
明朝只有一位皇后非正式地临过朝,清朝则在末期,才出现了慈禧太后这样一个中国历史上最具权威的女性之一。
二,当男性统治者的皇室威严不足,或优柔寡断、羸弱无能时,女性便可能取而代之。
这是拜占庭研究学者朱迪斯·赫林说的,也是马克梦在书中所表达的。最为典型的例子,仍旧是慈禧太后了。
清朝的大部分男性君主,能力都较为卓越,女性既没需要也没机会参与朝政。而到了后期,由于优秀皇嗣的匮乏,同治、光绪两代皇帝的羸弱,才给了慈禧太后登上历史舞台的机会。
此外,作者在本书中,还将古代中国的后宫,与同时代其他文化中的女王统治及皇室皇室婚姻,进行了横向对比,大家感兴趣的话,可以去看书了解,在此就不多赘述。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