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上海的夏季黄梅天,便是嘉定区南翔镇古猗园观赏荷花的盛大节日!6月25日至7月25日,《第九届上海荷花睡莲展》在南翔古猗园揭幕,25日上午8时许,我走进了南翔镇古猗园,一眼望去都是拿着单反相机配长枪短炮的老年摄影师们,更多的是用手机摄影的市民和远道来的游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古猗园南大门右面的大草坪每年都是荷花重点展区,今年位于大草坪的“光照百年”荷花景点,用“100”数字形状红色的竹篱——围着一百盆以红色为主基调的荷花品种,市民和游客们还可登上木结构的二层高的“瞭望台”俯瞰、打卡、摄影和摄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古猗园《第九届上海荷花睡莲展》——展出500个品种共2000盆荷花,其中首次在上海展出的有10个品种——230盆“红心”新品种荷花,其中还有330盆睡莲。首次在上海展出的“红心”新品种荷花;从芯红到外的“红心”新品种荷花,即其雄蕊附属物都呈现粉红到红色的,本次共展出10个品种,皆为上海首展品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以往我们看到的粉红色的荷花都是以单瓣为主,这次上海古猗园首展“红心”新品种荷花,给我们耳目一新的感觉,它既有大红色的单瓣荷花,也有粉红色的重瓣荷花。从植物学的理论来说,单瓣指花瓣只有一层或者两层,多数是一层花瓣,单瓣花的雌蕊和雄蕊均发育正常,所以单瓣荷花具有自然授雄花粉强的特点——比较容易结莲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红心”重瓣新品种荷花,是指有2层以上的多层花瓣的荷花花朵,相对于单瓣荷花来说——具有相对于较高的观赏价值。但是因为重瓣花朵雄蕊或雌蕊均已退化,所以也就导致结莲子弱。但是需要指出的是——有一种复瓣的花朵,和重瓣花一样具有2层以上的多层花瓣,但是雌蕊和雄蕊均发育正常,像单瓣一样具有结莲子强的特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通常的情况下,重瓣花朵多数是园艺工程师培育的新品种,不能单靠授粉结莲子来繁殖,一般采用分藕、藕苫、藕鞭来繁殖。而复瓣花朵允许采用莲子来繁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红心”重瓣新品种粉红色荷花,看上去重重叠叠围绕在花蕊周围,花美性高洁——素雅脱俗而不妖艳。正如北宋文学家周敦颐在《爱莲说》中描写:"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古猗园《第九届上海荷花睡莲展》的荷花展出的情况来看,还是围绕公园里的景观水域面积约1.7万平方米做足文章,比如在鸳鸯湖九曲桥的西面湖水中,用一缸缸的香水莲以“七·一”字样的摆放,在水面上形成五彩缤纷的图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是在东面幽篁烟月湖水上“隐香亭”的两侧,水下种植的大片荷花还没有进入到盛花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特别令人流连忘返的是古猗园的盆景园中“花神殿”——展示的各种树桩盆景和微型小水缸里栽培各色碗莲和树桩盆景相映成辉。吸引着一批批老年摄影师们,架起三脚架静悄悄地在构思取景,创造出别具一格的摄影作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古猗园建于明代嘉靖中期。据清《涂松遗献录》记载,初创时候叫做借园,园主姓名已轶。明万历年间,时任河南嵩县通判的南翔人闵士籍,从邑人手中买下借园及附近地块,进行扩建。尤其是他将嘉定随处可见的竹子作为这个园林主题,取《诗经·卫风·淇奥》“绿竹漪漪”和嵇康《琴赋》“微风余音,靡靡猗猗,余音袅袅”之意,为园林拟名“猗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大约在明万历末年,猗园转移到李流芳的侄子——李宜之名下。李宜之请了当时名闻遐迩的嘉定竹刻大家朱三松设计布局。以“十亩之园,五亩之宅”的规模重新布局了各种建筑与植被。建成后,文人经常在这里相聚,使猗园成为当时吴文化的典型载体。明清更迭时期,李氏家族蒙难。猗园相继归属陆姓、李姓。清乾隆十一年(1746)冬,来自洞庭山的商人叶锦买下猗园,拓充园基,修葺装点,又在原名称前,加了一个“古”字,使园林显得更加古朴、浓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古猗园是国家四星级旅游景点,从1997年,经上海园林设计院规划设计,扩建了古猗园。现在的古猗园东至黄泥泾河,南临沪宜公路,西至古猗园路,北以南翔镇的居民住宅为界。有猗园、花香仙苑、曲溪鹤影、幽篁烟月4个景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古猗园的古典园林精华在古猗园路北门处入园,这一段湖水楼阁曲廊的景色,还继续保持着清朝乾隆十一年,洞庭山人叶锦购得古猗园——次年春大兴土木重修和改建后的明朝风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用现代的眼光来看古漪园,它是属于江南苏州园林的流派风格,古典园林一般以湖水、荷花池等景致细腻而精美,从设计上讲究明媚秀丽、淡雅朴素、曲折幽深。但是古猗园的亭台楼阁多临水而建,这种园林设计可能源自于明代嘉定竹刻的第三代传人——朱三松的设计和布局——亭台到处皆临水,屋宇开门见竹林的意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古猗园主厅逸野堂是主人招待宾客的谈诗论道或开宴席的地方,这是私家园林的主体建筑之一,一般是厅前凿池,隔池堆山作为对景,左右曲廊回环,穿插连接厅、堂、楼、阁、亭,构成一个完整的园林空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被列入“上海市革命文物名录”的微音阁已完成修葺,将在《第九届上海荷花睡莲展》期间以崭新的姿态——74年来“首开阁门”!主题为“微音微精神长存”的展览同时揭幕。微音阁粉墙朱门,飞檐翘角,高十米,上为观景楼,下为滴水阁,错落典雅,是古猗园中主要建筑之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实说白了荷花之美,不仅仅是在仲夏的骄阳之下,荷花告别了夏天,就面临谢幕。但是深秋乃至冬季——残荷依然美丽。我曾经写下了《诗——残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尽管看到残荷的身影,
残枝破叶,
洗尽铅华,
但傲然超俗的气质,
依旧是夏日里的,
娇姿妩媚。
我宁愿你是;
一池开败的荷花,
斑斑驳驳的光影,
衬托出一种,
秋天的,
凄美……。
尽管你没有,
春天的碧绿,
夏天的嫣红,
但是“秋阴不散霜飞晚,
留得残荷听雨声。”
我仿佛听到了;
李商隐在——
秋雨中的吟唱。
尽管残荷,
还在秋风中,
作最后的坚守,
展示出生命——
最后的浪漫!
你还是把美丽,
再一次的;
奉献给我们。。。
(文:夏金根/笔名:六盘水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