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来,在发展转型升级的倒逼下,不少地方纷纷放出“大招”,各式人才争夺战频频上演。但少数地方引才政策剑走偏锋,盲目追求“帽子”和数量,制造“眼球效应”,忽视城市和产业承接力,对引进人才适不适用欠缺考虑。这种“大呼隆”“一窝蜂”引才模式的背后,是引才用才上的错误政绩观作祟,需要引起重视。
当前,人才竞争格局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不再是简单发政策“大礼包”,而是人才发展治理体系的较量。哪里的体制机制优良,哪里能更好发挥人才作用,人才就往哪里流。招才引智要树立求真务实的政绩观,不能一哄而上,人才政策不能简单砸钱,不能追求“噱头引人”的眼前之便,而要追求“产业留人”“环境留人”的长远之利。各地经济发展的水平和发展阶段不尽相同,城市的性质和功能定位也不尽相同,要遵循市场经济规律、人才流动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实施差异化引才,精准科学塑造人才竞争的比较优势,使人才在合理有序的流动中找到发挥才能的最佳位置,让人才与城市相得益彰。
人才发展,以用为本。用才是引才的根本目的,引才必须从实际出发,不能好高骛远,也不能“捡到篮里都是菜”,要与本地区发展战略同步推进,使引进人才的规模、质量和结构与地方发展相适应相协调。产业与人才相互依存、相互促进,是“鸡与蛋”的关系。做好人才工作,既要善于“借鸡生蛋”,也要善于“孵蛋成鸡”。要“量体裁衣”,以产引才,以才选才,以才促产,同步绘制“产业地图”与“人才地图”,让优势产业成为人才吸附的“珊瑚礁”。要营造人才发挥作用的环境,信任信赖、放手使用,多支持、少干预,让人才充分释放创新创造活力,真正把人才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
“鞋子合适不合适,脚最清楚。”需要什么人才,给什么待遇,应该“市场”说了算,而不是“市长”说了算。一些地方政府在人才引进工作中唱“独角戏”,一把尺子衡量人才,与用人单位的需求脱节,出现“引来的用不上、能用的没引来”的问题,有的地方甚至出现“为引才而引才”的现象,造成人才引进的虚假繁荣和人才浪费。要充分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转变引才工作模式,让企业、科研院所、高校等用人主体“唱主角”,“缺什么引什么”“用什么招什么”;要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和角色,逐步从台前转到幕后,从市场的替代转变为市场的“伙伴”,从重视物质投入转向改善“软件”管理水平,着重为人才提供政策支持和环境保障。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经济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对人才的数量、质量、结构和分布提出了新要求。人才引进要适应高质量发展要求,大力提升人才的量与质。当前,高层次创新人才匮乏,仍是制约我国科技创新和转型发展的短板。要抓住世界经济复苏依然低迷提供的引才良机,更加积极主动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科学研判产业变革趋势,精准把握引才重点,突出“高精尖缺”,引进一大批具有国际水平的战略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推动科技创新、人才集聚与产业升级的联动发展。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