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以青年球员出战的广州队在亚冠赛场上再次0:3负于泰超球队,加上上一场0:2不敌日本大阪樱花,广州队已在亚冠赛场上两连败。结合之前上海队0:1负于泰国球队无缘正赛、北京国安1:1逼平菲律宾联城,一平三负,中超球队在不断改写亚冠最惨开局。

其实,大家一开始就猜对了结果,因此,今天我们不谈亚冠赛场怎么样,因为本赛季的亚冠赛场,中超球队注定只是走过场,没有任何期望值。

中国足球自1994年以来一再改革,已经进行了近30年的改革,但中国足球的水平总体上却一直在走下坡路,虽然期间也有过高光时刻,但并不能掩盖其每况日下的现实。

过去在亚洲赛场上遇遇日韩球队,尚且能掰下手腕,遇上西亚球队更是占明显上风。反观现在的中国足球,在日韩面前毫无还手之力,对阵西亚球队难有胜算,少输当赢,就连以前完全不放在眼里的东南亚球队,也绝没有必胜把握。

有鉴于此,我不禁要问:这些年来,中国足球到底进行的是什么职业化?

纵观近三十年以来的中国足球,与其说是在进行职业化,不如说是在去职业化。让我们一起回顾一下那些年中国足球所标榜的职业化。

足协大过天

说到职业化,就不得不提足协。在联赛水平比较高的一些欧洲或美洲国家,足协的存在是为联赛、为俱乐部服务、为球员服务的。足协要对联赛等各方面进行优化,那得先征得俱乐部的同意才能进行。比如,在欧洲,球员转会基本都由俱乐部控制,各国足协要制定转会规则就必须与俱乐部商量才行。而在中国,足协就是天,足协就是地,足球的一切事务必须在足协的指导下进行。最可怕的是,足协有一个特殊的爱好,那就是喜欢异想天开,坐在办公室里,一杯茶过后,可能就有一个好主意诞生,然后俱乐部的麻烦就来了。

朝出令,夕更改

足协对足球有想法是好的,但是拍脑袋的决定是可怕的。没有实践是没有发言权的,足协没有这种认知。在职业化的27年中,中国足协昏招频出,如国家队参加联赛、U23政策、限薪、投资帽、俱乐部更中性名等等等等...为了中国足球,足协简直是拼了老命的在办公室里拍脑袋。面对足协的一道道圣旨,俱乐部叫苦连天,但只能照单全收。

这种有违足球发展规律的拍脑袋政策自然是行不通的,比如国家队参加联赛不仅损害联赛的制度,还直接损害了俱乐部的利益,最后草草收场;U23政策原本要求每场比赛必须上场2名U23,在俱乐部钻空子的情况下又改为必须有一名U23在场上...足协搬起一个个石头,然后砸向自己的脚,但痛的不是足协,而是中国足球。

随意更改联赛赛制

朝令夕改虽然可怕,但还不是中国足球最可怕的敌人。中国足球最可怕的敌人是联赛赛制被随意更改。

为了在几场友谊赛中取得好成绩,足协竟然可意把几十名国脚圈养起来,在高原上进行为期几个月的训练;而为了备战某个预选赛,足协更是随意地把联赛切割成几个阶段,甚至阉割联赛、压缩联赛。

足协口口声声进行职业化,但是他们真的知道什么是职业化吗?联赛是足球的根本,而制度则是联赛的根本,没有了制度的联赛还职业化吗?

走马观花换个帅

联赛一塌糊涂的最终恶果就是国家队的成绩直线下降。面对国家队越来越差的现实,足协并没有在自己身上找问题,而是直接将黑锅往国足主帅头上扣。

自1994年职业化以来,27年间,中国国家队总共进出主帅高达16人次(14人),平均一年半就要更换一次,最长任期4年,最短的只有1个月。这种频繁换帅的结果是:

一、球队没法形成固定的打法体系,上一任刚刚形成四后卫阵型,下一任便改踢三后卫,再下一任又变成五后卫。

二、没有形成自己的风格,足协一时一个口号,今天学南斯拉夫,明天学巴西,后天改学意大利,最后是邯郸学步,专业时代形成的风格也不会了。

中国足球在足协如此折腾下,会好起来,鬼才相信。

最后,做一个不恰当的对比。1992年,中国载人航天工程“三步走”发展战略被批准实施,两年后的1994年,中国足球开始进行职业化改革。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用了29年的时间完美完成了“三步走”的目标,而职业化了27年的中国足球,却还在原地打转。

这个不太恰当的对比可能会引起不适,拿中国足球与中国载人航天工程作比较,似乎有点不太尊重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英雄们,但不会改变所有人对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怀有的崇高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