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各省高考成绩都出来了,又到了一年一度的填报志愿的时候了,每当这个时候总能看到不少选专业的建议,今年我也来凑一下热闹。

大部分建议都会提到选专业时要考虑的三要素:城市、大学、专业。很多人都说选择城市很重要,或者直接就说“选择一线城市”,因为有更多的实习与就业的机会;好像非一线城市的大学就没什么价值了一样。而关于大学,基本上只看排名;专业就变成了无关紧要的。

看到这么多人对专业选择这么不重视,我就想出来说几句。

作为曾经在大学时读了不喜欢专业的“受害者”,我想给几点友情提示:

1. 毕业后找工作时,大部分都有个要求“毕业于相关专业”,你说专业不重要,找工作的时候就会发现你读了专业不对口的专业后,找工作会有多难;

2. 大部分大学转专业是很困难的,你可能看到有些人跟你说“先上了大学再去转专业”,如果转专业那么容易的话,高考后还要你们选什么专业呢?大学里转专业的机会不是没有,如果你成绩非常好,转专业会容易一些,如果你成绩又一般的话,转专业就几乎没有可能了。所以,还是请在高考后就选好专业;

3. 专业至少会在大学期间陪伴你三到四年,你能想象在一个自己不喜欢或不擅长的专业里学习这么长时间会有多么痛苦吗?

既然专业这么重要,那么选专业的时候要考虑哪些因素呢?

1. 就业前景

这点相信大家都能想到,但具体哪些专业的就业前景比较好,这个很难说,因为选专业的时候好就业的,等大学四年毕业后可能就业形势就不一样了。或者,因为专业比较热门,于是选择了相关专业的人很多,就业的时候就变成竞争比较大的专业。

但有一些选专业的原则可供参考:别选学术性强或者说基础性的专业,别选不适合本科生的专业,别选学不到什么东西的专业。

基础学科比如哲学、物理学、天文学等“学科类”的专业,一般没有直接对口的就业方向,而且这些专业偏向学术,如果你没有进一步深造的计划,不建议报这些专业。另外,学术要求比较高的专业也不适合高考分不太高的人去学习。

有些专业前途可能是有的,但本科学习后很难就业,比如心理学相关的专业,本科出来后很难建立权威性,但是心理咨询相关的工作是需要权威性的。比如生物工程或生物技术相关专业,看似很高大上的专业,但本科出来后也很难找到专业对口的工作,至少需要读研后才可能会有更好的发展。

有些专业基本上学到不到有用的知识,适合那些只是想混个文凭的学生。比如教育学、工商管理之类的,如果是想从事中小学教育的,那么应该选择“数学教育”或“物理教育”之类的专业,而教育学是一个研究“教育”的专业,但“教育学”并不是一个基础学科,也不是应用性专业,学到的东西有点四不像。“工商管理”和“市场营销”基本上是个大学就有这些专业,学了“管理”不意味着你出来后能做管理;专业课程中很多带着“管理”的课基本都是没什么技术含量的。

另外,你也可以去搜一下“有哪些就业率很低的专业”,可以避免踩雷。

2. 个人兴趣

与个人兴趣相关的需要考虑:专业课程、工作环境与工作性质。

比如医学相关的专业无疑是就业前景比较好的,专业课程内有比较多偏向记忆类的知识,对于纯正的“理科生”来说可能会比较难受。在高中课程中,有不少“理科生“宁愿选地理也不愿选生物,如果你是这类型的学生,那么,需要慎重考虑医学和农学的相关课程自己是否能接受。

此外,毕业后的工作环境也需要了解一下,一般会在怎样的企业上班,工作的主要内容有哪些。如果你对某些专业比较感兴趣,如果去网上搜一下对应工作岗位的日常。有些工作要求你按部就班,有些工作要你随机应变,有些工作要你富有创意,有些工作要你善于交际;不同工作可能适合不同性格的人。选择专业的时候也要考虑工作性质与自己的性格是否会有冲突。

选择专业的时候,没必要限定在某个专业,因为很多名字不一样的专业实际上专业课程是差不多的,就业的时候你仍然是”相关专业“。

选择大学是相对比较简单的事情,在你的高考分数附近,单纯比较学校的话,一般是录取分数比较高的学校比较好。但因为你所在分数线的学校可能分布在全国各地,于是,选择学校也就几乎等于是选择城市了。

选择一线城市的主要原因是更容易找就近的实习和就业机会,但其实就业的话,毕业后主要还是看你的“文凭”和能力,与你所在的大学在什么城市完全没有关系。大学时的实习当然重要,但一般实习也是在寒暑假,如果有能力的话,去别的城市实习也不是不可以的;如果能力不足,其实也很难找到有价值的实习单位。所以,如果只是考虑实习与就业的话,我觉得不是很有必要选择一线城市。

但一线城市有个比较大的优势是“交通便利”和“大学相对集中”,这就为“跨校蹭课”提供了便利,有些学校还提供了“跨校选课”,你可能通过在别的大学上课来获得学分,这时“大学集中”的优势就体现出来了,像北京、上海、广州、武汉都是大学比较集中的地方。校际交流更方便,去别的大学听讲座也是个不错的选择。

另外,选择一个陌生的城市意味着可能要体验另一种生活方式,不同的气候条件、不同的饮食习惯,甚至是不同的洗澡习惯你是否作好了准备?不吃辣的人到了一个“无辣不欢”的城市,想过四年怎么过吗?每天都要洗澡的人,去到一个星期都不一定洗一次澡的地方,能习惯吗?冬天宿舍不提供热水,要去统一的澡堂洗澡,你能接受吗?秋冬季节气候极度寒冷,你的衣服够穿吗?

如果家庭经济比较困难,那么,大学离家较远则意味着回家成本会比较高;去一线城市上大学意味着生活成本会较高,当然,不同专业的学费和相关费用要求也不一样。如果愿意做兼职的话,一线城市倒是会有较多的兼职机会。

我曾在知乎回答过几个类似“怎样才能弄清楚自己想要什么”和”应该选择文科还是理科“的问题,我曾经信仰“跟随你内心”的思想,觉得自己喜欢是最重要的;后来才发现其实不是每个人都有“随心”的资本,如果你不用为学费或工作而发愁,你确实可以跟随你的内心;但如果你毕业后需要一份有稳定收入的工作,那么,你就需要考虑所学专业的就业范围与发展空间了,很多爱好是很难转化为生产力的,你需要结合市场需要、自己的特长、自己的兴趣来选择专业。

一般我们的特长可能就是自己的兴趣所在,但也有些人喜欢上了自己不太擅长的东西;从就业的角度来说,自己擅长的比自己喜欢的更为重要。社会分工就是鼓励大家发挥自己的优势,而不是满足自己的喜好。换句话说:满足个人喜好的,那叫“消费”;而不是“工作”。

关于选大学与专业,就讲到这里,以上内容仅供参考。

有什么疑问欢迎在评论区留言。

--- 全文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