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研学旅行继承和发扬了传统游学、“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教育理念和人文精神,被越来越多的学校和家长推崇,还现身2020年全国高考语文试卷。世界其他国家的研学旅行也各有亮点,让我们一起来盘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日本:不同学龄段有不同侧重

日本,研学旅行被称为“修学旅行”,1946年正式纳入教育体系的这项活动是日本学校最具特色的活动之一,发展至今已成为日本文化的一部分。修学旅行作为日本小学、中学和高中教育重要的一环,据2008年的统计,实施比例高中为94.1%、初中为97.0%、小学为93.6%。

日本的修学旅行的目的地和内容依据年龄不同而倾向有别。

小学生的修学旅行,主要在附近的观光旅游地进行。主要活动包括观光名胜景点、集体泡温泉等,主要目的是为了增强学生的团队精神,锻炼人格等。

到了中学,则倾向于去陌生地区旅行,主要目的是体验和实践课本中的知识,提高能力。

到了高中,则更倾向于把参观地点定位在自然体验或了解战争的悲惨历史,修学旅行常去的有冲绳、广岛、长崎等。

美国:兴趣爱好与升学准备齐飞

美国孩子参加假期活动主要还是凭借兴趣爱好,所以研学旅游和夏令营、冬令营一样,为满足或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提供了多种多样的选择,是假期非常受学生欢迎的活动。

美国霍奇基斯高中甚至曾组织10-12年级的学生去南极开展为期3周的探险之旅,让孩子们在考察南极半岛和周边岛屿,观察鲸鱼、磷虾群,拍摄帝王企鹅、海豹、冰山的同时,听取随行的南极科考专家学习生态学和当地历史。此外,不少美国高中生会在假期里参加国内名校游,了解高校特色,为将来升学选择做准备。

芬兰:以“现象教学法”为引领

芬兰教育是全球最均衡、学生成绩落差最小的教育体制。因为连续多次在PISA国际学生评估项目成绩遥遥领先而受到全球的高度关注,芬兰俨然成为国际教育界的一个标杆。

芬兰积累了丰富课程经验的自然课程、森林课程、建筑课程、家政课程,芬兰在新课改中重点推出了以“现象教学法”为引领的跨学科项目课程,兼顾了跨学科主题内容和教学过程,突显了以学生为中心的特点。

英国:在探究中锻炼团队协作能力

英国大众化研学旅行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思考以及团队合作、交流沟通的意识和能力。

因此,他们为学生准备了形式多样的课程内容和指导策略,包括专家讲座、师生或者嘉宾的演讲、师生之间的交流与讨论、同伴群体间的小组合作。

此外,英国学生通过游览当地的旅游景点,如古都爱丁堡、最美湖区、曼联球场等,来体验当地的特色文化与人文风情。

学生还可以通过户外探险、寻宝探险、主题晚餐、小组竞赛等形式,感受研学旅行中“玩中学”的特点。这丰富了学子的游学生活体验,还能让学子从多角度感受研学旅行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