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精准策略,让研学活动有深度。研学活动既要有“研”,更要有“学”,研中有深度,学中有高度,应做到学校规划有方略,教师手中有方策,学生脑中有方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融合多元,协同助力
红色研学以研究性学习为主要学习方式,涉及范围广、维度多,唯有融合多方资源方能使研学有实效。
(1)融合师资。内挖潜力,让有不同特长的教师参与到红色研学中;外聘人才,聘用红色基地馆长、草编非遗传承人等为客席教师,红色研学有高度。
(2)融合基地。融集家乡红色基地,规划各基地的研学路线和项目,红色研学有广度。
(3)融合课程。在国家课程中渗透,如在部编教材六年级语文下册《革命理想》单元渗透红色研学;在地方课程中拓展,如在地方课程《人•自然•社会》中开展“我是小战士”“西湖三杰”等主题教育时融入红色研学内容;在校本课程中深化,学校开发编撰了《沙氏五杰》、《走进塘溪》等教材,编制了红色研学课程的研学手册,红色研学有深度。
(二)注重真实,深度学习
研学要研而有学、研而有思、研而有悟,避免走马观花,只“旅”不“研”,可以通过“四真”深入研学。
(1)创设真实情境。穿着红军服、唱着红歌,重踏红军“长征路”,让浓浓的红色研学氛围熏陶人。
(2)下达真实任务。模拟军队作“战斗”任务布置,由“承志连”连长向各排下达“作战”命令,各排带着任务(问题)去研学,让具体的红色研学任务驱动人;
(3)指导真实学习。教师指导和引导学生真实学习,教给学生真实学习的方法,如访谈、考察、实验等,引领学生开展唱红歌、看红色电影、讲红色故事、听红色专题讲座等活动,让科学的研学方法指引人。
(4)引导真实体悟。让学生在徒步行军中体验艰苦,在真人CS“实战”中体会战争的残酷,在“侦查”沙氏故居中体悟革命先烈的伟大,让深刻的研学感悟感化人。
(三)深入研究,深化研学
研学不仅仅为解决问题而研,也为如何去研学的方法论而研。
(1)研究研学思路,明确红色研学的思路:一个中心——立德树人;两种方式——研究性学习和旅行体验;三条途径——文化、课程和活动。
(2)研究研学方法,运用“侦查”“体验”“考察”“制作”等多种方法进行红色研学,深化研学内涵。研究研学知识。将红色研学中搜集到的有关故居场馆分布、红色人物生平、革命故事等信息,进行自我消化、细化、内化。
(四)自我内化,践行精神
红色研学的核心是传承红色基因、践行红色精神。(1)从内化知识中起步,做到红色人物生平能介绍,红色故事能宣讲,故居参观能讲解;(2)从内化技能中深化,能正确打“枪”、熟练草编、野外生存、科学“侦查”;(3)从内化行为中升华,以自己最敬佩的红色名人事迹感化自己,名人精神践行自我,以实际行动来自我实现,如“每天做一件好事”“争当沙氏故居宣讲员”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