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开历史的长河,可以清晰的看到中国历史中中原政权对于边疆游牧民族的优势是呈现不断的下滑趋势的,从晋代开始,游牧民族就成为中原最险恶的,体量最相当的敌人。隋唐和突厥,宋和辽金,明对蒙古,游牧民族单纯从军事的角度考虑,能力逐渐的压倒了中原政权,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复杂的,笔者试着从以下几个角度分析。
首先,从历史宏观的角度分析,中原文明不可能一直保持对周边,特别是北方长达千年的优势,任何文明都有兴衰,从唐代开始,中原文明在东亚的统治地位降低,是符合历史的周期论的,蒙古在欧亚大陆的霸权地位,中亚西亚塞尔柱人的统治地位,说明游牧民族迎来了他的爆发期。
具体到中国,政治上从匈奴到突厥,屡屡被汉人王朝分化打击的游牧民族,逐渐开始了民族觉醒,他们的政治体制从松散的部落联盟制度,奴隶制度,走向了封建军事贵族统治的制度,科技上游牧民族在主要的军事科技,冶炼和铸造方面,同中原文明没有了代差,游牧民族更易于动员的军事文化和制度,汉人内卷程度的加重,宋以后统治者和哲学对尚武的敌视,都让中原政权在和游牧民族的交锋中逐渐被压制。
一.没有永远的武德充沛的文明---符合哲学规律的。
1.从古文明的角度来看中原政权
从周对西戎的战争,一直到西晋末年的五胡乱华,中原文明碾压北方游牧民族文明已经有将近千年的历史了。相比于被罗马殖民的埃及,被彻底消灭的巴比伦,被北方雅利安人和其他民族不断入侵的印度,中原文明在巅峰期的时间最长,他不可能连续的保持巅峰状态。由于地理原因的限制,中原文明在强大的时候也不可能彻底的消灭游牧民族的威胁,那么在数千年中,他虚弱的时候,就必将会遭到对方的攻击,这种攻击哪怕失败一百次,只要成功一次,都是对中原文明巨大的伤害。
2.游牧民族从七世纪到十五世纪的上升期
游牧民族的突然兴起,是一种文明现象,他不局限于在中原文明的周围,匈奴,突厥,柔然,鲜卑,大夏,塞尔柱,一直到游牧的巅峰蒙古,游牧民族的冲击是一波又一波的,崛起的地域是整个欧亚大陆。由于生存环境的艰苦,游牧民族总是倾向于用战争和劫掠来给游牧民带来财富和福祉,这种 掠夺性质的文明特点,能让游牧文明 短时间内滚雪球一般的实力迅速强大,而大范围的劫掠,让军事科技交流的甜果,首先被游牧民族吞咽。宋的火药用于西亚,中亚的战场,中亚的回回炮又架在襄阳城下,游牧民族成了军事科技上具有优势的一方,他自然就可以压制非游牧民族的力量了。
二.政治上游牧民族的进化与觉醒
1.中原文明的大一统情结到拥有四海的汗
从秦朝开始,中原文明就有强大的凝聚力,嬴政以后,在面对北方的战争中,长达百年的时间内,部落制度的游牧民族面对的是民族意识觉醒的汉人。这是一种政治制度的碾压,缺乏凝聚力的游牧民族,出现了很多民族的背叛者,在匈奴时期有浑邪王,在隋代有西突厥的处罗可汗,他们对于同族竞争者的仇恨和提防,远远大于对中原王朝的敌意。部落制度的,由于自然条件不能形成大规模人口聚居的游牧文明,在很长的时间内都缺乏凝聚力,从汉对匈奴的分化,一直到裴矩对突厥的离间,中原文明一直在用机巧诈变来对抗游牧民族的蛮勇,很快的,游牧民族开始了觉醒。
成吉思汗崛起说明,团结起来的游牧民族,有了同为蒙古人的那种凝聚力,配合符合游牧民族文化的政治制度,就可以迸发出惊人的战斗力,蒙古的怯薛军,金的猛安,谋客,原始的,质朴的军政制度,最大限度的发挥了游牧民族的军事潜力,他们开始压制中原王朝了。
2.中原尚武的自我阉割
无论从哪方面看,晋朝和宋朝都是中原王朝和北方游牧民族力量对比产生变化的节点,从晋朝开始起,中原王朝开始失去了对于游牧民族的优势,双方的力量开始处于同一个水平,从北魏开始,一直到唐,朝廷的皇室贵胄,军队中最有战斗力的部分,比如北齐的百保鲜卑,都有浓厚的游牧民族的烙印。而从宋开始起,游牧民族的军事力量开始压制中原王朝,明朝对元的胜利,除了元正处于他最衰弱的时期外,还有游牧民族军事贵族内讧的重要原因,事实上明朝对于西域统治权的丧失,土木堡之变的失败都说明,游牧民族在军事力量上对于中原王朝的优势并没有被根本逆转,明朝的人口,科技在大大超越了北元诸国的条件下,还是无法取得战略上的绝对优势。
宋朝开始的重文轻武,对于武将统兵和调兵权力的制约,财富和权力向科举制选拔出来的文人集团的倾斜,都让华夏尚武的风气遭到了彻底的阉割,这样的阉割不但是政治上的,更是哲学上的,程朱理学开始改变了整个中原王朝的风气,一直到清,统治者的兴趣更多的集中在了维护政权的稳固上,开疆拓土的雄心越来越被消磨殆尽。
3.游牧民族开始建立起对中原王朝的信心
文明,政权的对手间的战斗和围棋中的棋手对弈一样,胜利往往具有惯性,如果说从汉开始起惯性是中原王朝碾压游牧民族的话,那么从李克用的沙陀族骑兵纵横天下,一直到回纥人劫掠唐朝的财富和子民,游牧民族开始建立起对中原王朝胜利的信心了。
从一汉抵五胡到女真满万不可敌,人口处于绝对劣势的游牧民族,边疆不开化的渔猎民族,都在军事斗争中充满了战胜中原军队的信心,这不是一两场战役胜败的事情,这是大量的史实中,游牧民族对于中原民族的战绩决定的,事实上,这些能够在艰苦的条件下长期作战的坚韧的战士,确实比那些浸淫在享乐的哲学,明哲保身的哲学,阴柔狡诈的处世哲学中的中原战士,更加的勇猛,更加的富有侵略性。他们的胜利,没有那么多高超的政治手段配合,而是野兽一般杀死对手的本能的迸发。
三.军事科技上游牧民族的奋起直追取决为马的决定性因素
1.汉人盔甲与武器优势的丧失
早在汉武帝时期,卫青和霍去病对匈奴的战争中,中原骑兵就饱受游牧民族曼古歹战术之苦,汉朝骑兵总是倚仗铠甲的防护,汉刀的锋利,尽量让战斗进入短兵相接的节奏中,这和罗马人在和帕提亚人的战斗中面临的情况一样。可以说早期文明程度较高的王朝,都是依靠装备来获取对游牧民族的胜利,但是西晋末期对于鲜卑骑兵,匈奴骑兵的雇佣,大量汉人工匠被掳掠到游牧部落,马蹬的发明,重骑兵战术的成熟,都让游牧民族迎来了自己军事力量的巅峰。
2.游牧民族骑兵战术的持续丰富
如果没有火药武器的出现,游牧民族的军事优势几乎是无法追赶的,马,确实是战略性的军事资源,从轻骑兵劫掠,弓骑兵曼古歹到铁浮屠,到怯薛,游牧本身天然的对骑兵的训练,不是一句马术娴熟可以概括的。他更是军队的动员率,战场的协调,战略的纵深打击和战术的突然性等等一整个战争体系,游牧民族用了数百年来完善这个体系,然后开始 了他们的碾压,这个体系完善的时间曲线图是和游牧民族军事上开始逆转中原王朝的曲线图高度重合的。
结语:
我国古代王朝,中原政权最重要的战略对手,当然一直来自北方,游牧民族的冲击从先秦开始,一直持续到了清朝的阿古柏,他确实有一个明显增强的趋势。中原王朝在这样的冲击下,开始慢慢的力不从心。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有很多,游牧民族人口的增加,草原民族不断的优胜劣汰中,不同的部落开始整合成一股更加团结的力量,这是游牧民族开始在军事上具备优势最基本的原因。
对于天生能够吃苦耐劳,从小接受准军事化训练,拥有众多的马匹的游牧民族来说,军事斗争上主要的劣势是一盘散沙的政体和武器甲胄对中原王朝的代差,这两项都被慢慢的弥补了。而中原王朝的劣势缺乏马匹,文明程度太高造成的惧怕战斗,内卷严重,却得不到根本的改善,在这样的情况下,游牧民族开始在军事上对于中原王朝越来越强大,就是非常自然的了。
参考资料:
《剑桥战争史》
《草原帝国》
《上下五千年》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