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基因的传承是红色研学的出发点,也是落脚点,它是在研学过程中潜移默化的萌生、成长。只有关注研学过程,方使红色研学有质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研前有准备
必要的准备是开展好活动的基础。首先,红色研学活动的总策划,包括研学任务(问题)的确定、线路的规划、实战项目的设计等,为红色研学活动规划蓝图;其次,红色研学的先前教育,开展寻找家乡的红色人物(红色故事)、学唱红色歌曲、欣赏红色影片、阅读红色书籍等,让学生初步了解家乡的红色文化;第三,红色研学的实践操练,练军姿、练“打枪”、练草编等,使学生红色研学实践有能力。
(二)研中有体验
体验是红色研学的一种学习方式,红色精神只有在体验中感悟、内化,并践行。首先,开营授旗,进行仪式体验,体味“小军人”的感觉;其次,课堂学习,进行方法体验,如“研什么?怎么研?”等,体认研学方法;第三,现场实践,进行活动体验,如野外生存体验、真人CS战争体验、故居“侦查”体验,体悟革命先烈的艰苦奋斗精神。
(三)研后有反思
反思是对当前活动过程的整理,也是对后期活动深化的思索。首先,回顾整理。亲历了哪些过程,搜集了哪些资料,进行了哪些删选、重组?等等;其次,反思交流。反思成功与不足、反思实践方式优劣、反思自我变化;交流收获、交流困惑、交流展望;改进实践方案、改进实践方法、改进自我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