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孔雨童

创建于1903年的山东省济南第一中学,已经走过了百余年的历史。百年间,历经风雨的这所老校,为社会输送了一代又一代英才,那些我们耳熟能详的名字——邓恩铭、季羡林臧克家、贺敬之、欧阳中石等都曾在这里读书求学。

然而,老校“不老”,在教育改革的大潮中,济南一中亦在不断“求新”探索。首创“经管人才实验班”,启动“名师成长助力工程”,建设“世纪筑梦”创客空间……这所济南的“第一中学”,以对教育的热忱和革新精神,构建起全程全方位贯通育人的新格局。

首创“经管人才实验班”

2021年3月,济南一中宣布与山东财经大学合作,在新学年招收的高一新生中成立“经管人才实验班”,旨在培养经管类创新人才,促进学生全面而又个性的发展。而这一类型的“实验班”在省内尚属首次。

“教育部出台了双高育人的指导意见,高校和高中互通,在这样的指导思路下,我们想通过这样职业类型的实验班给孩子们的职业规划做一些铺垫。”济南一中副校长柳宝福介绍说。

选择山财大和“经管类”专业,其实一中是经过了调研和“深思熟虑”的:一方面,每一年一中的毕业生中,都有约1/20的学生会考入山财大;另一方面,“经管类”专业一直都是学生心目中的“热门”。

为了这个“经管实验班”,一中组建了一支专业的骨干教师队伍负责学生日常管理,也将与山财大根据合作协议开展对学生的共同培养。招生完毕后,除了普通的高中课程,学生们每周都会有1-2次经管类课程,此外,寒暑假也将进入山东财经大学进行学习和社会实践。

在柳宝福看来,此次的“经管实验班”和学校一直以来都颇为重视的“生涯规划教育”有着同样的“用意”,那就是让学生真正的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更早的开始努力。

截至目前,一中此次两个班共80人的“经管人才实验班”招生报名情况火爆。“当下的教育确实需要突破,大而化一的模式不适合每一个孩子。”柳宝福说,一中希望给每一个层次的孩子多一些选择,“这是每个学校的责任。”

打造“名师成长”发展体系

好的教学质量,离不开优秀的师资力量。然而,如何让老师们能“持续成长”?一中又走在了“前头”——2019年,一中启动了“名师成长助力工程”,致力于打造名师成长的发展体系。

“之前济南一直流传着一句话——一中靠老师。现在如何将这种传统继承和发展下去,我们必须得做的更多。”事业发展部主任彭其斌告诉记者,为了实现教师队伍可持续发展,学校面向教师发展的三个关键阶段,打造名师成长助力体系,设置了启航、竞航和领航三个班对各层次教师进行系统培养。

其中,启航班面向的是所有入职5年以内的“教师新人”。为了让这部分老师尽快适应岗位,学校会从校内基本规范到教育领域的一些法律法规对他们进行培训,帮助他们尽快适应教师岗位,顺利开启教育生涯。

竞航班则是遴选部分优秀骨干中青年教师进行系统培养。“这些老师经过了十几年的工作,已经有了一定的教学经验和教研成果,但往往也进入了专业发展的平台期。

怎么让他们进一步发展?如何让他们的教育经验和教学模式更加符合教育规律,在教育理论指导下实现高效的专业发展,是学校教师队伍建设工作的重要课题。”彭其斌说,对于这部分老师,学校实行“双导师”制,每位学员配备综合导师和学科实践导师各一名,导师以省教科院、华东师范大学、山东师范大学、省考试院知名专家为主。综合导师系统授课,全面提升学员的教育理论和实践能力,学科实践导师定期对他们的学科教学把关问诊。

领航班面向已经取得显著成果的骨干和领军人物,配备双导师在系统学习的基础上进行个性化指导,帮助他们对自己的教学模式进行完善提升和理论解析,形成自己的示范性成果,实现真正的“辐射带动”作用。

目前,这个初步计划为3年的“培训”已经完成第一年系统学习阶段,第二年将进入同伴互助学习阶段,并将组织学员到华东师大以工作坊形式开展专家指导下的教育科研实践学习,开展课题研究,前往名校进行跟岗学习。“边学习,边实践,边成长,我们相信很多老师会越走越远,离成为名师会越来越近。”

播下“科学的种子”

2016年,伴随着创客教育这种新型教育模式的兴起,济南一中投资百万建立起“世纪筑梦”创客空间,用以培养创新型人才。从此,济南一中科技艺术楼400平方米的几间教室里,多了很多热爱科学,向往创造的孩子,从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创新应用、3D打印技术、激光雕刻技术、开源电子、智能机器人到微电影课程,学生们都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进行学习实践。

为了帮助学生们“筑梦”,一中还组建了一支很强大的教师队伍,涵盖通用技术、信息技术、数学、物理、化学、艺术等一线教师,其中高级教师2人,一级教师10人,教育硕士2人,艺术硕士1人。

闫玉良就是其中的“领头人”。闫玉良说,作为学生学习和分数无疑是重中之重。但学校还希望孩子们,在课本之外,能通过这类实践,学习科学求真的精神。“我们在课本上更多是学习一些理论,但真正开始动手实践会发现很多偏差。在找寻原因,去弥合理论和现实偏差的过程中,孩子们往往也就学习了求真,感受到科学的精神。”

闫玉良也在很多孩子身上看到了变化和收获,比如动手能力的提升,很多“筑梦”走出的孩子,进入大学或工作岗位在一些构建创造性项目上都得心应手,很多人凭借相关成果在大学录取上也获得了优势。

除了“世纪筑梦”创客空间,济南一中还是教育部批准的全国首批12家北斗科普教育基地之一,这个“首批”意义非常,跟济南一中同时获批的多数都是国内知名大学,这是对学校科学教育和实践的重要肯定。

“我们的孩子,不仅会用北斗导航,还延伸研发出一系列可应用产品。”闫玉良说,近年来,有近30名学生分别在“北斗杯”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北斗领航梦想活动”“全国大学生‘恩智浦’杯智能汽车竞赛”等科技创新大赛中获得全国一等奖,近200人分别在“山东省中小学创客大赛”“山东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国际中小学ICAN大赛”“山东省大学生单片机大赛”“FIRST国际机器人大赛”中获得省级一等奖。

“这是教育最好的回声。”闫玉良说,目前学校每年新入学的1200名新生都会有“创客空间”的相关课程,他们希望给孩子们播下科学的“种子”。

教“学习”的教育

生涯规划教育是不少高中在新高考之后的一个课程选项。而济南一中的生涯规划教育开始的很早,2010年教育部组织了《普通高中学生发展指导研究》的课题,济南一中就作为实验学校参与其中。此后“十年磨一剑”,济南一中的生涯规划教育已经形成了完善科学的体系,独立出版的教材《普通高中学生生涯教育》也广受好评。

“除了对课程的深入研究,我们也很注重对生涯指导课师资的培养。”济南一中学生发展指导中心主任马营介绍,2019年7月,学校邀请知名生涯专家到校举办“ACDF青少年生涯发展辅导师”认证学习与培训,经过严格的学习与考核,69名老师获得了“生涯发展指导师”认证。

生涯规划教育对学生们的影响也是显而易见,学校在第一年选课时就进行的特别顺利,学生根据兴趣和能力找到自己合适的路径,也有越来越多的学生通过艺体特长、创新大赛、自主招生、综合素质招生等多元入学途径步入心仪的大学。

在进行了生涯指导之后,马营和相关课题组的老师又有了新的思考:很多学生都有“不会学习”的困惑,因此“学业潜能”的相关课程也被提上日程。“这其实不是一件小事,归根结底你怎么选课,还要落实到成绩上。”马营说,一个学生在一门学科上还有没有潜力?成绩不好是学习方法不行,能力不行,还是态度不行?这其中都有“门道”。

2021年,“学业潜能”的“实验课”在高一到高三的一批班级中“开讲”,很多学生通过这些课有了对学习新的认知。“比如学习可能跟自我价值感、学习动机、学习方法有关,但有的学生可能只单一的以为是学习方法的问题;比如同样是背诵,有的学生默背更快,有的要朗读出声,有的则要边读边点文字。”马营说,未来的新高一,我们将把学业潜能作为课程一部分加入进来,这恰好是一个需要学习方式转变优化的阶段。

“教在课堂,育在实践”

很多一中毕业生在离校多年后,都还很难忘学校中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活动,伴随成长也越发感受到这些“实践活动”对视野拓展、性格养成等方面带来的影响。

一中团委老师王祥恒介绍说,“教在课堂,育在实践”在一中是一个广被认可的“理念”,在学校“励行”志愿服务队带领下,每年组织学校师生志愿者超过2000人次,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累计19000小时以上。

2016年“开业”的“悦客书吧”就是一中实践育人的“经典案例”。这一年,学校的“励行”志愿服务队通过“请进来”的方式打造了这家济南中小学首家校园书吧——“悦客书吧”,在这里学生为主全权负责书吧的运营与管理。几年以来,服务队邀请书店人员开展专业培训,志愿者熟练掌握书籍分类和管理知识,成为书吧建设、服务和运营的自主管理者。

经过多年的传承和积淀,济南一中的德育自主教育实践活动不断深化,完善了相关工作机制和管理制度,形成了以自我管理、主动发展为核心的“六自一主”德育实践活动育人体系,取得了良好的德育实效和育人效果。济南一中申报的《济南一中“六自一主”实践育人活动》荣获济南市首届中小学德育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