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11部委联合发出《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后,各地中小学校、实践教育基地已进行各种探索和尝试。如何将研学旅行课程化?研学课程如何进行和实施?如何让学生在研学旅行过程中自主学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以学生为主体的研学,至少要让学生多说一说、想一想,要让他们针对不同的主体主动去观察然后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才能触及到研学的实质。一个优秀的研学项目应包含以下几方面:

一个围绕主题的好问题

作为受教育的孩子自然是不喜欢在课堂上写作业的,孩子是更愿意去旅行,喜欢参加户外活动的,所以需要提出一个好问题来调动孩子天生对大自然对新鲜事物好奇心,让他们去提问更多的问题,并想方设法通过观察、实践和思考问题的答案。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有价值”。所以说提出一个围绕研学主题的好问题是研学项目的关键。

一份精心设计的研学手册

研学旅行与旅游的差别最核心的在于“研学”二字。一份详尽的任务清单或者研学手册应该是必备,其中可以包括此次研学旅行的主题、目的、行程介绍、行程地图、学生分组表、安全事项、纪律要求、研学内容(包括核心问题)、物资清单、通讯录等等,既帮助学生了解整个研学旅行的基本情况,也方便指导学生开展活动和监督学习质量,还得明确纪律要求和需要做的准备。

一套切实可行的评价体系

研学旅行必须搭建层次化、多样化的评价体系,例如每天都可以进行的“小组竞赛”、“小组互评”和“小组总结”,或者到一定阶段再进行的“作品展示”、“研究报告”、“任务答辩”等等。每个时间节点都需要自评、互评和点评,并给予学生一定的建议加以优化。研学导师不能只关注研学的最终结果,更要关注从制订方案到实施开展的过程。评价的主要宗旨可以随着每次的研学主题不同侧重点不一样,主要关注学生的思辨能力、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目前市场上出现的研学产品大都没有规范化,系统化、课程化。作为研学实践的主要实施者,实践教育者更应该将研学旅行系统化、规范化,将它作为一项课题深入研究,形成一套完整的课程体系,作为一种培养学生素质教育的主要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