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它做一件衣服,我买,我穿,我还要觉得是恩赐,我还要感谢它?

这就是某些品牌给我最直观的感受,位置是不是放错了,有啥可豪横?

受疫情影响,耐克在全球大部分市场的营收都出现了下滑,只有中国市场实现了逆势增长51%。

它怕不怕?当然怕!

它怂不怂?自然怂!

这不,近日耐克首席执行官称:“ 耐克是一个 ‘属于’ 中国、为中国服务的品牌。”

不要太过高估它所谓的立场,还有恰饭对它的重要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潜移默化的“经营失败”

潜移默化的“经营失败”

经常听网友说:“ 抵制对耐克没有效果,有人依然在购买 ”。

那就错了,事实不是如此。

初期影响的显见,新疆棉花事件之后,耐克当时盘中跌近6%,单日流通市值蒸发约71亿美元(约合463亿元人民币),而4月份耐克在国内的销售额也直接腰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所以,关键是 “ 有人不买了 ”,而不是 “ 有人还在买 ” ,效果是体现在 “ 不买 ” 这个群体上。

这就是一个温水煮青蛙的过程。

那至于水热不热,这都取决于它的 “ 态度 ” 以及我们是否 “ 重新接纳 ”。

两个例子:

1、我们禁售乐天了吗?

没有,所以乐天的失败是其经营的失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我们禁售杜嘉班纳了吗?

没有,所以它的失败是其经营的失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果钩子继续执迷不悟,它很有可能就是下一个,也只有一种结局,就是经营的失败!

其实这种说法很 “ 优雅 ”,可以品一下。

钩子的言行举止,直接导致的是市场自发性的调节,而且有一个过程。

就是这个过程让人觉得 “ 抵制耐克没有效果 ”。

但是事实恰恰相反,不是没有效果,而是效果正在慢慢显现,可以理解为 “ 温水 ” 或者 “ 温火 ” 。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对于市场 “ 一刀切 ” 不是上策,这其中还牵扯着其他方面,比如就业。

硬是一刀切就像那句老话一样:“ 伤敌一千,自损八百 ” 。

我们可是精通三十六计的中国人,哪会这般。

最好的办法就是自然规律的 “ 淘汰制 ”,让资源还有人员慢慢流入其他行业或者同行产业。

这个淘汰,不是产品的淘汰,而是在人们心中地位的淘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随着口碑、光环的逐渐消失,随即而来的是肉眼可见的销量下降。

销量下降的同时,消费者也会往其他地方去,投产比也将随之发生变化,投产比直接影响的就是营收。

没什么比 “ 心理淘汰 ” 更可怕,这是不可逆的,就算它再怎么降价,不买单的依旧不会买单,这就是所谓的志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像曾经的机皇诺基亚,它属于 “ 产品淘汰 ” ,但我们起码对它还有一丝丝怀旧的保留,如果有一天它能与其他手机品牌并驾齐驱,我相信还是会有相当大一部分的受众群体。

但钩子等品牌,一句话就可以总结:哀莫大于心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是谁在给水是加温?

是谁在给水是加温?

市场自发性调节的同时,人们的消费观念也会发生改变。

1、潮流

2、自我认知

人的观念会随着这两个因素而发生变化。

其中对普通人影响较大的就是公众人物的第一步,他们首当其冲。

不管他们的真实内心是何想法,约束力的存在是客观事实。

试问,他们敢穿吗?他们会不会穿?

拿近期的 “ 莫文蔚穿杜嘉班纳拍MV ” 来说,这就是一个最好的例子,时间是过去了,但事情没过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明星不止一个,就单单拿国产运动品牌来说,比如肖战代言李宁、王一博代言安踏等等,这也说明 “ 时尚风向 ” 不再是一成不变。(注:就是举个例子,不要因为某人而忽略其他因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一些公众人物或者明星,他们的主观审美改变时,影响的是一代人或者两代人,要知道在国内粉丝是一个非常庞大的群体。

所以身为 “ 爱豆 ” 的他们,正面性作用就显得重要。

在自我认知层面提升后,首要考虑的是 “ 这个品牌值不值得买 ” 以及 “ 这个品牌能不能买 ” 。

“ 值不值 ” 先放在一边,这主观因素太多。

但 “ 能不能 ” 我相信绝大部分人都有一样的共识,锤哥也不想再说那些老生常谈的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水会不会继续升温?

水会不会继续升温?

在 “ 升温 ” 话题,有两个决定性因素。

1、上文提到的 “ 这些品牌的态度 ”。

2、会不会恢复购买。

这两者相辅相成。

还是那句话,如果继续执迷不悟,份额只会进一步降低。

钩子首席执行官所说的:“ 耐克是一个 ‘属于’ 中国、为中国服务的品牌。”

明眼人都知道,它只是为了恰饭,在实际态度、实际举动并无服软,口服心不服,说了等于没说,为得只是缓和气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 “ 态度 ” 无果的情况下,那就扯到第二因素:会不会恢复购买。

打个比方,原本买与不买的比例为 5 : 5 ,100人中50人买,50人不买。

由于大环境的影响,这个比例将会变成 4(买) : 6(不买),甚至会变成 3 : 7 。

那70%的人如何评价那30%的人?

“ 人言可畏 ” 这个词,本身是贬义,但是有时候也具有正面意义以及督导性。

可能有人会说这是 “ 道德绑架 ” ,但我想说,在道德缺失的情况下,那就不存在绑架这么一说,道德也要基于事实以及你是哪里人来做判定。

不管某些人能不能接受,这比例在观念之下,肯定会发生倾倒。

买的人会变得越来越少,水会变得越来越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任何品牌,都不具有不可代替性

任何品牌,都不具有不可代替性

不可否认,它是国际大品牌,但它也仅仅是一个品牌。

只要是品牌,都不具有 “ 完全不可替代性 ”。

排除其余因素,客观上它就仅仅是一双鞋、一件衣服。

如果我想,我让我奶奶找几块结实的破布、一块耐磨的胶垫子,它就是一双鞋。

如果我喜欢,在鞋面上印上 “ JUMP李大锤 ” 它就是一双 “ 品牌鞋 ”。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够透气,我自己扎两洞,不够保暖加两块破布,有条件的塞两块棉。

谁还不是从小做起的?

只要会营销、有资金, “ JUMP李大锤 ” 一样有可能成为国际大品牌。

我不行,不是还有安踏李宁、回力等等国产自主品牌吗。

其中,安踏以647亿美元市值超越阿迪达斯的626.9亿美元,成为全球第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钩子或者三条杠的部分鞋款的确具有一些 “ 科技属性 ” ,但也只是小部分,大部分都是日常休闲款,而这大部分的休闲款正是它们主要营收所在。

所以有些人 “ 非洋牌子不可 ”,单纯只是为了一个钩,三条杆的LOGO。

如果是因为 “ 一个钩 ” 、“ 三条杆 ”,那品牌的营销价值将远远超越它身为鞋的本质价值。

去掉LOGO,它就是一双踩在脚底的日常用品,LOGO可有可无。

对于普通人来说,只要不是特殊工种或者特殊需要,什么鞋不能满足日常需求?

鞋臭了,可能脚也会臭。

希望能深刻理解这一点。

即使有部分人不理解也无所谓,因为现在锅里的水已经升温,而理解的人正是那团火。

先慢慢熬着吧......

不管它们是本质的劣根性也好,是幕前的傀儡也罢,都没什么可豪横的。

我们可以很优雅地让它们躺着恰饭,也可以很优雅地让它们溺在锅中。

我是@JUMP李大锤

本文系@JUMP李大锤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