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属朋友之间,不仅靠感情维系关系,还靠义务结成纽带,我们通常所说的“会做人”,也可理解为善尽义务。所谓善尽义务,不是简单的帮助,带着爱心和尊重的帮助,才算真正尽到了义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对于亲属朋友,应当注意五件事情:一是看见他们做坏事,应当私下劝告、制止;二是亲友小有急难,应当尽力为之奔走、救助;三是两人之间的私语,不得说给第三人听;四是相互之间倍加尊重;五是有好东西,应随多少与亲友分享。

看见亲友做坏事,为什么要私下劝止?一方面是保护对方的隐私,一方面是照顾对方的面子,维护对方的尊严。

如果看见对方做得不对,便理直气壮地加以斥责,不顾场合,不考虑对方的心情,实际上不是在帮对方,而是在伤害对方,按佛家的观点,这犯了口业。毫无疑间,这种做法会损害彼此的关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看见亲友有急难,为什么要尽力帮助?每个人都有遇到困难的时候,恰恰此时最是孤独无依,最需要别人的帮助,而作为亲友,也有义务尽力相助。

俗话说,“人到难处才见心”,平时看上去关系亲密,到了难处却袖手旁观,这必定是虚情假意的关系;到了难处义施援手,这才是真正的亲友。

人们一开始根据感觉选择交往对象,只有遇到难处时,才能选出其中的真朋友。亲友信任你,才跟你推心置腹地交谈,并且相信你有足够的智慧判断什么话可以对别人说、什么话必须守口如瓶。假设你随意将不宜说的话讲给第三者听,既辜负了亲友的信任,也犯了口业,难免遭报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亲友之间,如何相互尊重?一是尊重亲友的人格,二是尊重亲友的意见,三是尊重亲友的个性、习惯。第三条尤为重要。

人的个性、习惯一且形成,不是那么容易改变的,你既然接受了对方,就要同时接受对方的个性、习惯,并适应对方习惯性的言行方式、选择倾向。许多人试图改变对方的个性、习惯,让他们做得像自己期望的一样好,这是徒劳无功的,只会激发矛盾。

有好东西,怎样跟亲友分享?在古代的农业社会,粮食和其他食物是财富的主要形式,因交易不发达,难以换取他物,又难以保存长久,因此,粮食富余又慷慨者,乐于跟亲友、奴仆分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后来,随着商业的发达,粮食等食物可以通过交易,用金银等形式长期保存下来,分享的方式就改变了,一般是拿出一部分,以馈赠的方式与亲友分享,或者亲友有急难时,提供适时的帮助。

在现代社会,赠送礼物只是人际交往的一种礼仪形式,难以体现分享之义,分享的主要方式是做慈善,或者对有困难的亲友提供钱财帮助。

不论哪种形式,乐于分享总是值得赞赏的行为,做一个守财奴”,必为大家所厌弃。古人说,“独乐乐不如众乐乐”自己富裕了,帮助亲友一起走上富裕之路,大家开开心心地享受富足的生活,岂不比独自守着财富、躲在屋里“偷着乐”有趣多了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你以怎样的态度对待别人,别人就以怎样的态度对待你,如果你对亲友善尽义务和责任,你也将得到亲友真正的热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