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重庆市各级民政部门积极履职尽责,全力以赴战疫情、兜底线、保民生,扎实做好“六稳”“六保”工作,统筹推进发展与安全,在服务全市改革发展稳定大局中贡献了民政力量,用民生幸福底色提高了民政工作高质量发展的成色。

2020 年重庆市“中华慈善日”主题活动现场。

迎难而上决战脱贫

重庆市各级民政部门积极履行脱贫攻坚政治责任,周密部署民政领域脱贫攻坚工作,强化措施,担当作为,持续推进农村低保制度与扶贫开发政策有效衔接。将24.87万名贫困群众纳入低保、1.26万名贫困群众纳入特困救助供养,兜底保障边缘困难群众1.47万人。开展“八个一批”社会扶贫行动,实施社会组织重点扶贫项目882个,筹集扶贫款物4.94亿元,惠及群众48.3万人次。

精准帮扶兜牢底线

重庆市出台改革完善社会救助制度37条重点举措,提高社会救助保障标准,城乡低保标准分别提高到每人每月620元、496元,惠及88.72万人;特困救助供养标准提高到每人每月806元,惠及18.45万人;支出临时救助资金3.81亿元,惠及14.82万人次。出台受疫情影响特殊困难群众保障政策,疫情期间将9.5万人纳入兜底保障,实施临时救助12.36万人次,发放价格临时补贴5.29亿元。落实孤儿基本生活保障标准自然增长机制,实施“福彩圆梦·孤儿助学”等项目。建立残疾人两项补贴动态调整机制,发放补贴4.22亿元,惠及52.46万人。

以爱护航儿童成长

重庆市成立未成年人保护工作领导小组,充分发挥统筹协调督促指导作用,推动形成儿童关爱保护工作合力。积极贯彻落实未成年人保护法,研究出台加强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的实施意见,细化具体措施。坚持问题导向,全市各级民政部门认真履行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牵头职责,狠抓工作落实,护航儿童健康成长。着力提升孤儿基本生活保障水平,提高集中养育和社会散居孤儿基本生活保障标准,将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纳入保障范围。实施“明天计划”救治孤残儿童。实施留守儿童关爱保护社会工作服务项目200余个,开展心理辅导、课业辅导、走访排查等服务。强化儿童督导员、儿童主任主动发现机制,扎实开展“合力监护、相伴成长”专项行动,帮助1.2万名儿童得到有效监护,500余名留守儿童返校复学,7000余名无户籍儿童登记落户。

关心关爱农村留守儿童。

用心用情守护夕阳

全市各级民政部门坚持把养老服务作为重大民生工程来抓,切实解决养老床位少、老年人用餐难、农村失能老年人照护难等问题。夯实公办养老机构设施建设,新(改、扩)建养老床位6000张,养老床位共计超过4万张;支持社会力量兴办养老机构,新增社会办养老机构47家,总数达545家、床位超过7万张;推进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全覆盖,新增街道养老服务中心220个、社区养老服务站2912个,新增社区嵌入式床位7000余张。开设老年助餐点、老年食堂1091个,支持社会力量举办老年餐饮中央厨房,开展送餐上门服务。开设497个社区老年澡堂,为老年人提供便捷助浴服务;支持社会力量通过“助浴快车”开展流动助浴服务。建立培训机制,开展老年人智能技术应用培训。推动完善80岁以上老人高龄津贴政策,实现百岁老人高龄津贴全覆盖。健全经济困难家庭高龄、失能老年人护理补贴制度,试点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新增失能集中照护机构47家、护理型床位3758张,改造乡镇敬老院398家,实现农村失能特困人员“应护尽护”。依托现有的5670个村级养老互助点,定期组织留守老人开展文化娱乐活动,提供康复护理、定期探访和心理抚慰等服务。开展养老院服务质量专项行动,排查整治养老机构重大风险隐患,开展服务质量评估。培育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加强养老服务队伍培训,今年已培训从业人员5330人次。推进医养服务深度融合发展,全市医养结合机构达155家,推动养老机构与医疗机构签订合作协议,提升医养服务能力。积极培育康养产业、康复辅助器具产业发展,培育连锁化、品质化养老机构,搭建养老产业发展平台。

老人在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练习书法。

提升效能服务民生

重庆全面落实惠民殡葬政策,为困难群众免除基本丧葬服务费1029万元。深入实施“家庭和谐计划”,提升婚姻登记水平,提供优质、高效、暖心服务。开展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服务质量大提升专项行动,救助1.38万人次,落户安置599人。稳妥推进行政区划调整,审核报批撤镇设街道和增设街道11个、撤乡设镇1个,清理整治不规范地名571个,发布第一批市级历史地名保护名录115条。

强化治理增添活力

围绕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重庆市拓展城乡社区议事协商形式,实现村规民约全覆盖,“三事分流”“三社联动”“三治结合”等社区治理工作机制取得成效。充分发挥社会组织作用,依法登记的社会组织达1.8万家,培育社会工作专业人才6.3万名。强化党对社会组织的领导,实现社会组织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两个全覆盖”。创新推进社区治理,城乡社区综合服务设施、公共服务综合信息平台覆盖率均达100%。推进社会组织登记管理与党建工作“六同步”,社会组织在脱贫攻坚、环境治理、双城经济圈建设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出台推进社会组织孵化基地建设工作的指导意见。制定民政事业单位社工岗位设置措施。壮大志愿者队伍,现有注册志愿者629万人。

社区儿童家园组织开展活动。

启航“十四五”
打造“1365”格局

“十四五”时期,重庆市民政部门将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拧紧责任链条,补短板、强弱项、固优势,把民政工作放在全市发展大局中系统谋划,着力打造全市民政事业发展“1365”格局。

1 锁定1个目标

构建与国家中心城市发展相协调、与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需要相呼应、与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相适应的现代民政事业发展新格局,全面推进全市民政工作高质量发展。

3 构建3大体系

构建基本民生保障体系。建立健全以基本生活救助、专项社会救助、急难社会救助为主体,社会力量参与为补充,与其他社会保障制度相衔接的分层分类救助制度体系,以及家庭尽责、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儿童福利服务保障体系。

构建基层社会治理体系。按照“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的社会治理发展方向,构建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民主协商、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科技支撑的基层社会治理体系。

构建基本社会服务体系。按照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发展要求,构建优质、高效、便捷的民政公共服务格局。

6 推进6大重点任务

改革完善社会救助制度,逐步实现城乡低保标准统一,特困人员救助供养标准不低于低保标准的1.3倍,长期滞留流浪乞讨人员落户安置率达100%,80%以上区县开展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

大力发展养老服务业,推进城乡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设施全覆盖,医养服务能力达90%,新增专业护理人才3万人,建设区县失能特困人员集中照护中心60所,建成乡镇养老服务中心800个、村级互助养老点8000个。

加强未成年人关爱服务,健全市、县、乡镇、村四级未成年人保护网络,全面完成市、县两级未成年人救助保护机构转型升级,打造一批区域性儿童福利机构。

推进基层社会治理创新,城乡社区综合服务设施达标率达90%,城市社区平均拥有不少于13个社区社会组织、农村社区平均拥有不少于7个社区社会组织,慈善组织总数翻一番。

持续优化殡葬服务管理,火化区火化率达95%,节地生态安葬率稳步提高,公益性安葬服务设施县域覆盖率达100%。

推进智慧民政建设工程,实施全市民政信息系统整合和集约化建设,建成民政大数据资源池和民政社会服务综合信息平台。

5 强化5项保障措施

强化党建统领保障,将全面从严治党贯穿于民政部门党的建设和党内生活各方面。

强化资金投入保障,确保政府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投入资金只增不减。

强化人才建设保障,加大民政技能人才培养,加快社会工作人才培育,力争社会工作专业人才达8万人、实名认证志愿者达650万人。

强化能力提升保障,紧扣标准型、法治型、服务型、智慧型、创新型“五型民政”建设,提升民政经办服务能力。

强化风险防范保障,坚持底线思维,强化防重于治,修订应急预案,提高应急能力,严防民政服务机构安全事故发生。(文/图 明 书 剑 清 福 兵 孟 举)

来源:2021年7月1日《中国社会报》

编辑:边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