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格,满清皇族女儿的统一称呼,寓意小姐。在清朝时期,格格无疑是一种身份的象征。一旦获得格格的身份,意味着衣食无忧,但则有个前提,就是清朝没有灭亡。纵观两千年封建社会史,成为末代王朝的皇族,无一不是悲剧的一群人。

“愿生生世世,再不生帝王家”,成为末代皇族内心的真实写照。然而,清朝最后的格格对此却有不同的看法。爱新觉罗·韫欢,汉名金志坚,她是末代皇帝溥仪最年幼的妹妹,也就是醇亲王府最小的七格格。

韫欢的出身时,清朝已经灭亡多年。根据《清室优待条例》里的规定,溥仪家族还是能够享受比较奢华的生活的,而醇亲王府本身就是一个很大王府,家底子够,这使得韫欢的童年还是颇为快乐的,毕竟她当时还是一个孩子。

韫欢受父亲载沣的影响很大。载涛曾这样评价自己的兄长,“他做一个承平时代的王爵尚可,若仰仗他来主持国政,应付事变,则决难胜任。”清朝顺治年间规定,“凡文移皆书皇叔父摄政王。一切大礼如围猎、出师、操验兵马,诸王公大臣都要列班跪送和跪迎摄政王。遇元旦及其他主庆节日,满汉文武大臣在朝贺皇上后,还要往贺皇叔父王。”

就是说,清朝摄政王的权力很大,可载沣对权力丝毫不感兴趣,他只希望一家人安全快乐地生活。生活在这样的家庭里,韫欢从小就养成了低调的性格,她知道自己特殊身份很容易引起关注,保持低调是自己最好的选择。

另外,载沣年仅40岁时才有了这个小女儿,他视为掌上明珠,给了韫欢更多的父爱。韫欢自幼接受了教育,3岁那年溥仪被赶出了紫禁城,之后去了天津张园、静园生活。没多久,载沣也带着全家去了天津。

当时溥仪身边集聚着一批满清遗老,大家都在疯狂从事复辟活动,载沣从不参与,只要求韫欢等子女努力读书,好好做人。后来溥仪逃到长春担任伪满皇帝时,关东军也一再劝说载沣全家搬到长春生活,载沣却严词拒绝,而且要求其他子女决不能去长春。

新中国成立后,韫欢成了一名普通的公民,她在北京崇文区精忠街小学找到了一份教师的工作。韫欢努力教书,深受学生们的喜欢,逐渐成为了北京一名优秀的老师。当时韫欢已经28岁了,而且还没有结婚,同事们都为她着急。

就在此时,教育家李淑芬成为了媒人,将韫欢介绍给了北京四中的一名名叫乔宏志的政治老师,两人很快举行了婚礼。尽管生活简单,可夫妻两人琴瑟和鸣,日子也过得颇为幸福,婚后两人育有三个孩子。

然而,婚后七年后,乔宏志突发心脏病去世。丈夫去世时,韫欢才35岁,本可以再嫁的她,没有再婚,而且把三个孩子抚养成人。2004年,韫欢以83岁的高龄去世。

临终前,韫欢总结了自己的一生,她说:“我的家族很特殊,但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中国历史的罪人,我这一生能够有机会为人民服务,做了一点点微不足道的事情,这是我最大的荣幸。”韫欢的话掷地有声,这番话溥仪至死没有说出口。

参考资料:《末代皇族们》、《我的前半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