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群小伙伴推崇的优秀电影名单里,多次点名电影《肖申克的救赎》,这部我两年前就看过,当时被我总结为罪犯成功越狱的影片。反复地推荐,让我好奇这部电影有什么魔力,两年后依然有这么好的口碑。于是,我找了一个安静的下午,再次重温了这部电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电影《肖申克的救赎》,作为豆瓣电影评分“9.7”,常年高居排行第一的电影。是一部关于人性主题的励志电影,被评为“美国十大经典影片”之一,同时,电影的蓝本《肖申克的救赎》(美国作家斯蒂芬·金的中篇小说,副标题“春天的希望”)也被称为是作者本人“写作四十年来公认最棒的作品之一”。

该片讲述银行家安迪,被当作杀害妻子的凶手送上法庭。妻子的不忠、律师的奸诈、法官的误判、狱警的凶暴、典狱长的贪心与卑鄙,将正处在而立之年的安迪一下子从人生的巅峰推向了世间地狱。而狱中发生的一系列事情迫使忍无可忍的安迪,终于在一个雷电交加的夜晚,越狱而出,重获自由。

重温影片,我带着审视的角度去看这部影片,收获颇丰,观看的过程,就是头脑风暴的过程。看吧,经过一夜的思考,我总结出一句话和两个微笑。

一句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起初你对监狱恨之入骨,然后你对它习以为常,时间够久之后,你会变得无比依赖这里,这就是“制度化”。”

在肖申克监狱待了几十年的囚犯布鲁克,在耄耋之年被假释出狱,因为受不了监狱外的生活环境,抑郁自杀。身在监狱里的瑞德等人,得知布鲁克的悲惨命运后,坐在操场架子上谈起了这件事。瑞德在讲完布鲁克的命运后,感慨地说了上面这段话。

“制度化”三个字,像一记重拳,砸在我心里。

监狱里的人,被完全地剥夺了自由,每天的日常都是按照指令行动,甚至上厕所都要打报告。

每一个人的内心,都要经历一段从无法忍受,到习以为常的过程。

只要时间足够久,一个人就会变得无比依赖这种环境,直至被完全地制度化,完全地失去自我意识,完全地被禁锢在思想的牢笼里。哪怕重获身体自由,也无法离开早已给自己构筑的思想牢笼,甚至会因为身体的离开,无法接受那突如其来的自由,导致噩梦缠身,惶惶不可终日。

看到这里,我不禁唏嘘:生命最奇妙的地方,不在于你身在哪里,而在于你心在哪里。“制度化”这三个字的可怕之处,就在于它无形中剥夺了我们的自由生命状态,而我们对此竟毫无察觉。

直到某一天,环境发生改变,我们被迫离开的时候,才幡然醒悟,对原来的环境,竟有着难言的依赖和眷恋,自己早已经在某个时刻画地为牢,失去自由。

我不禁联想到自己的生命状态:被封闭在两点一线的生活环境里,我看着每天都习以为常的人,做着每天都重复的活计,貌似自由自在地活在自己的圈子里,却不曾想早已经进入到自己的思想牢笼里,如老黄牛一般埋头苦干。一时痛苦,我离开了熟悉的环境,却发现已经完全无法融入到新的环境中,只能被迫回去。

那种逃不开的心牢,就这么把我禁锢在角落里,让我意识到我的自由不知何时已经离我而去了。

第一处微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阳光和煦的五月,安迪一行几人维修屋顶屋顶。当听到监狱中最暴戾的狱警拜伦关于遗产继承的抱怨时,安迪主动搭讪,为拜伦出谋划策,帮助他拿到全额遗产,交换条件是:为干活的狱友每人买三瓶冰镇啤酒。当拜伦把啤酒拿到屋顶,大家一起愉快地享用啤酒时,安迪只是默默地靠着墙角坐着,把双手搭到膝盖上,面带笑容地看着这些狱友。

那一刻的笑容,就在这样一个美好的下午,在狱友们安详自在享受啤酒的时刻,定格在了我的脑海里。温暖的阳光洒在安迪的身上、脸上,照得安迪每一个毛孔都闪闪发光。

安迪的嘴角微微上扬,面色柔和地看着狱友,看着狱友们一口一口喝着冰镇啤酒时满意和享受的表情,看着狱友们享受啤酒时的那份自由自在。

那一刻,安迪的眼里是希望的光芒,安迪的心里是冲破常规后获得心理满足的自由。这满足的微笑,是其他狱友脸上完全找不到的。

这是安迪在肖申克监狱的第二年,监狱里的自由桎梏,监狱里的欺凌事件,监狱里的制度化,都没有消磨掉安迪对自由的希望,他在心里渴望着自由,他在行动中探寻着自由。哪怕是片刻的自由之光,也足以让安迪享受很久。

另一处微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为了监狱图书馆,安迪坚持给议会写了六年的书信,终于获得了议会寄过来的两百美元支票和几箱书籍和唱片。狱警把安迪叫到办公室,吩咐安迪把寄来的东西搬走。

安迪却趁着狱警上厕所的间隙,锁上了办公室的门,把意大利歌剧《费加罗的婚礼》播放到监狱的广播里,让两个意大利女人的歌喉响彻肖申克监狱的上空。

那一刻,所有人都停下了手上的工作,定定地站在原地,安安静静地听着,享受那种被美妙音乐击中心田的美感。

安迪斜靠在办公室的椅子上,把两条腿搭在面前的办公桌上,闭上眼睛静静地聆听那美妙动人的旋律。他面容安详,嘴角微微上扬,微笑的痕迹从嘴角展露出来,顺着嘴角的弧线在脸上漫溢开去。

他此刻的灵魂,已经随着音乐飞离了肉体,傲游太虚。

此处,办公室内,操场上,我耳边,都是那歌剧的动人旋律。此刻,典狱长的暴怒,狱警们的谩骂,都被关在了音乐的大门之外。

虽然安迪知道,他的叛逆,可能带来沉重的代价,甚至因此产生片刻的迟疑,但那种自由精神的追求,已经完全超越了这些“制度化”。

安迪没有关掉音乐,两位歌剧女王的声音,直到狱警破门而入,把他按倒在地的时候,才戛然而止。

我佩服安迪打破常规的勇气,更佩服他面对惩罚的坦然。

一个月独禁一室,是肖申克监狱执行禁闭政策时间最长的一次。

但是,出了禁闭室,坐在食堂里,安迪说起禁闭的日子,耳边响起的是莫扎特的音乐,心里惦念的是自由的希望,这些构成了他坚强的意志,支撑到离开禁闭室的那一天,支撑到他逃出肖申克监狱的那一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这两处微笑里,我看到了安迪心中满满的希望,看到了安迪打破常规的能力,看到了安迪拒绝“制度化”的坚持,看到了安迪追求自由的行动。

最终,安迪利用一把小凿子破洞越狱,成功地逃离了肖申克监狱,实现了对自己身体的救赎。

直到此时,无论是故事的叙述者,还是我们的观众,才终于恍然大悟:安迪从一开始就在策划并实施越狱。

他花了二十九年的时间,挖出了一条通向自由的通道,寻获到解放肉体的自由。“制度化”,在安迪身上,神奇般地失去了作用。

影片最后,我笑了,一如安迪那嘴角上扬的微笑。那一句话,那两处微笑,让我看到了自由的真相。

身体自由,但是心灵却被桎梏在心牢中,并不是真正的自由,只是披着自由外衣的躯壳而已。

内心不设限,心有多远,脚下的路就有多远,心有多高,自由的空间就有多大。那浩瀚的灵魂境界,那无边的旷野之地,就是我们能看到的自由的真相。

作者简介:傲一慢,无戒学堂学员,坚持日更365天。每天坚持日更,期待遇见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