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到底在说什么?这对于早年曾看过几遍它的我来说,似乎不是问题。虽然总感觉官方的“反封建论”有点勉强,虽然总感觉小说中出现了莫名其妙的矛盾,比如尤三姐既然那么随便,因何后面又如此刚烈?但总是以不敢置疑权威的心理把自己糊弄过去。难得糊涂吧,自我安慰吧。但读了白先勇先生的《细说红楼梦》后,我不禁汗颜,原来自己竟完全没看懂《红楼梦》,也完全没体会到曹雪芹的手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白先勇先生谈《红楼梦》,不是走的“红学研究”的那条道,他走的是文学、哲学、人情世故这条道,他不扯太多太远只谈书,在诗词歌赋、人物把握、迎来送往中让你明白《红楼梦》的美,就好比一支昆曲唱腔,一把胡琴一个青衣,“咿咿呀呀”的已铺陈出一个世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曹雪芹创造的世界是伟大的。《红楼梦》本身是大悲剧,是“千古一梦人间几度续黄梁”,但曹雪芹并没有急头白脸的跳出来说教,相反他还极度渲染那富贵、那欲罢不能的爱情,只借刘姥姥吃茄鲞轻轻描出富贵奢侈到已失去活力,只借神话寓言淡淡点出,情债需用一生的眼泪来偿还这一主题。在曹雪芹的笔下极少有意识形态斗争中,爱使的“忠奸善恶”式的人物划分。拿宝玉来说,他不仅本身就有懦弱的一面,并且在儒家入世价值观的审视下,还完全是个笑话。那么是不是曹雪芹就意图全面批判儒家宗法思想呢?不是,《红楼梦》中写的最好的人物之一――贾母,本身就是儒家宗法思想的代表,在她身上集中了儒家思想对掌权者的理想设定。因为曹雪芹明白一个社会、一个大家族,是必须按某种有禁锢意味的规范运行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曹雪芹对小人物也同样是这样。猥琐如贾环也有彩云护着,下贱如贾芸也有小红爱着。为什么会这样?因为曹雪芹是以慈悲入世之心在讲故事,人生最大的悲剧不是有几个坏蛋在作祟,而是一切都合情合理,一切又无可奈何,我们想抓住的,尽都消散在风中,我们想忘记的,却永刻于心头。在彻悟的人心中,“天地同流眼底群生皆赤子”。因为这,宝玉才会在出家前去考取功名,留给宝钗一个儿子,引导袭人嫁给蒋玉菡,《红楼梦》在结尾才会留下个贾家复兴的苗头。这是曹雪芹的慈悲,是他无形的大道。相比来说,传统官方的反封建口径真是狭隘,83版《红楼梦》电视剧真是狗尾续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白先勇先生是白崇禧的后人,与曹雪芹一样,也是个没落的贵族,也是个艺术天份极高的人。所谓“志同道合”,象《红楼梦》这样的巨著,需要象白先生这样的人来细细剖析。而象我这样的普通读者,也实在有“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的荣幸。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