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期,我们讲述了“怎么让一模一样的产品杀出重围”,并以茶叶行业为例,讲述了如何从洞察真实需求入手、解决行业痛点。

但是,解决痛点,并不是企业的最终目标。

解决痛点,只是“把事做对,把事做好”,从而成为优秀的企业。

但优秀的企业之上,还有伟大的企业。

什么是“伟大的企业”呢?

突破原有的产品维度,颠覆传统,超越时代的企业,我们称之为“伟大”。

“伟大的企业”,不但可以无视体量大小的悬殊,以小胜大,吊打行业巨头,甚至可以通过降维打击,把曾经的行业霸主彻底消灭在历史长河里。

类似的例子比比皆是:

手机一路走来,轻松的消灭了寻呼机、固定电话、大部分照相机、甚至各种IC卡……

电子阅读器正在陆续消灭报纸、书刊、印刷厂、报刊亭……

连央行发行的,用了几十年的纸币和硬币,都被支付宝和微信给弄到下岗……

降维打击,是比同行竞争更可怕的打击。

它可以彻底消灭一个产业!

无论那个产业里原有的企业有多优秀,都难逃覆灭。

为什么会产生“降维打击”呢?

我们在前文讲过,好产品是“满足需求的最佳方案”。但是,“最佳方案”并不是固定的,而是不断进化的。

新技术、新材料、新渠道、新工具、新商业模式、新的消费偏好、新的消费力水平……都会给“最佳方案”带来变化,甚至诞生新的产品形态、新的服务方式。

真正的好产品,从来都不是指某一类产品中的佼佼者,而是人类能够创造出来的所有东西中,最满足需求的那一个。

需求和创造力,才是引流行业发展的源泉。

产品升维,就是打破传统的枷锁,站到更高的层次,更好的满足需求。

举两个例子:

一、打败方便面的,不是方便面,而是美团。

人们对吃饭的需求,是“好吃、不贵、又方便”

在二三十年前的方便面时代,大多数人的收入没有那么高、喊外卖很麻烦而且比较贵。而方便面价格便宜、冲泡简单,符合“不贵,又方便”的条件,所以很受大家欢迎。相比起做饭的麻烦和下馆子的价格,方便面既便宜又方便,味道差一点,大家都可以接受。

然而,随着收入的提高,大多数人逐渐富裕起来,不再觉得“外卖很贵”。而外卖平台的出现,又让“点外卖”变得很简单。同样很方便,同样不算很贵,而且外卖更好吃,大部分人开始觉得:我凭什么还要牺牲美味,选择泡面呢?点外卖它不香吗?

于是,大多数人的需求,就从“便宜又方便的方便面”,变成了“方便、不算很贵,但是很好吃的外卖”。因为,消费能力的提高+外卖点餐的便捷,改变了人们对吃饭的需求。

这时候,你再怎么努力做方便面,也挡不住顾客流向外卖。因为“外卖”是这个时代“满足吃饭的更优方案”。

二、打败电视台的,不是更牛的电视台,而是自媒体。

因为人们的需求,是“看自己喜欢的内容”。

可是,电视台有人手数量的限制、有节目预算的限制、有项目审批等种种限制,内容的产量是有限的,无论怎么努力、怎么高产,每年能做出的节目数量也是有限的。不可能满足全社会千奇百怪的口味,也无法把所有脑洞清奇的创意都搬上屏幕。

但是自媒体不是这样。数以百万、千万计的自媒体人凭借自己的创意、自负成本制作各种内容,去满足数以十亿计的观众。各种内容的数量多了、风格多了,就会“总有一款适合你”。

同时,还有众多内容平台,不但可以帮你搜索到你想看的内容,还能把你可能会想看的内容,根据算法推荐给你。

这是一个用“生产量级”满足“内容精度”的供需时代,是用“搜索引擎和推荐算法”代替“电视机频道”的时代,这个时代为“满足内容需求”给出了更优方案。

通过两个案例,我们会发现:一切的“降维打击”,都是来自“需求的进化”和“满足方式的进化”。它们都在颠覆旧有产品的逻辑,改变产品维度。

怎么改变产品维度呢?

改变产品维度的核心,是认知。

我们举个例子:

比如正在挑战传统汽车的“新能源汽车”。

我们经常听到,某某巨头成为造车新势力,要做新能源汽车。资本随之疯狂,纷纷追捧,唯恐落后。

很多人不明白:多大个事?多几个造车的而已,至于那么夸张吗?

是的!就是这么夸张。

对于传统汽车来说,这将是灭顶之灾!

很多人其实一直有个误解,以为“新能源汽车”只是在把汽车能源从汽油改成电池。顶多是环保一些,能有多大变化?

这真是个彻头彻尾的误会!

首先,让我们试着穿越到10年后,看看会发生什么:

10年后的某个周五,你打算出去玩。

于是你告诉智能车:我明天想要出去玩,给我推荐一下行程。

智能车按照程序,先向你汇报周六天气:“周六预计气温26度,晴,有可能转阴。”

随后它为了确定旅行目的地类别,问你:“您希望户外旅游还是室内旅游?是本地旅游还是前往外地?”

你希望去户外走走,但是不想走太远,于是说:“户外!本地!”

于是,智能车把目标缩小了,继续回答:“您希望选择哪一类目的地?公园、旅游景区、主题公园还是其他类别?”

你想了想,表示:“旅游景区吧,天气热,最好能爬爬山、玩玩水。”

智能车分析了一下,回答:“推荐您玩高山漂流,或是选择其它项目?

你觉得漂流就挺好,于是说:“那就漂流吧!”

智能车搜索了一下本地漂流项目,问道:“目前北京地区有53个有高山漂流景区,您希望按照什么顺序挑选?按好评、价格、游玩效率、还是其它?”

你觉得平时工作繁忙,时间比价格宝贵的多,于是回答“优先按游玩效率排序吧,其次是好评排序。”

智能车查阅了一下旅游平台的大数据,回复说:“当前景区中,三渡的游客报名人数较少,现在预订的话可以享受行程的优先顺序,推荐您前往。您是否选择三渡?”

你觉得还不错,于是说“可以。”

智能车又问“请问是否需要预约住宿?”

你考虑了一下,觉得玩两天似乎更尽兴,于是说:“需要。”

智能车检索了一下,说:“为您检索了口碑较好的前20家酒店及民宿,您可以通过车载屏幕查看详情。是否需要我减速进入全自动驾驶状态,供您专心浏览?”

你说:“好,你自动驾驶吧,我选一下民宿。”

于是,智能车减速进入了L5级别的自动驾驶,你开始在屏幕上挑选,并确定了一家看起来很舒适的民宿和房型。

智能车问:“是否现在提前预约?提前预约可以享受该民宿8折的预约优惠价。”

你觉得可以,于是表示:“下单吧。”

智能车回答:“预约已完成,周末两天的行程里,您是否需要预约餐厅?”

你不太确定,于是问:“有哪些比较好的?”

智能车回答:“您想按平时的口味吃,还是换换新口味?”

你考虑了一下,觉得合口比猎奇更重要,于是说:“老口味吧!”

智能车回答:“推荐您某某餐厅,特色是烤鱼,里面的黑椒烤鱼和麻辣烤鱼好评众多,且人均价格仅140元。”

你说:“好的,替我预约周六的晚饭,四个座位的桌子。”

智能车问:“还需要推荐其它餐厅吗?”

你摇摇头:“不需要了。”

智能车回答:“好的,周六行程已预约。为确保周六行程能量充沛,今晚我将在凌晨3点23分至凌晨4点53分,自动前往小区B-73号充电桩充电,预计电费113元,充满后可行驶里程为1200公里。是否同意?”

你觉得很有必要,于是说:“去吧,另外去超市替我买箱矿泉水装在后备箱里。”

智能车回答:“好的,我将在充电结束后,自动前往社区智能超市完成采购,预计于5点03分返回车位。另外提醒您:您周六预订了新的出行计划,但是仍有3项截止日期为周六凌晨的工作未完成,请您抓紧时间完成项目A、项目B、项目C。”

你突然一阵心虚:差点忘了!

于是你命令智能车:“保持自动驾驶,把车窗调整到封闭模式,我要工作了。”

车窗缓缓关闭,智能车开始切换到“自动驾驶专用车道”上,在路联网的指挥下默默驶向目的地,此时预计车程还有1小时,而你已经开始在车厢内的电脑操作台上争分夺秒的一边跟同事联视频会议,一边研究资料写文件了。

看到这里,还有人觉得:智能车和传统汽车“没多大区别”吗?

这,可能就是10到20年后,“智能车”的日常形态。

它既是汽车、也是携程、是美团、是中石化、是大润发,甚至是你的出行助理、办公秘书、生活助理、采购管家。

智能车会成为生活空间的一部分,是移动的办公室、观景屋、指挥中心,甚至自动购物车;出行不会再占据你的精力,完全可以“出行生活两不误”。

它一定会降维打击,彻底消灭今天的传统汽车。

因为这根本不是动力层面的战争,而是产品维度的战争。这是“移动生活空间”对“交通工具”的降维打击!

两者对于“车”的认知,有着天壤之别。

所以说,这是传统汽车的灭顶之灾。

正因如此,上汽集团董事长陈虹才会恐惧,说出“一旦接受华为的汽车解决方案,自己就成了躯体,华为才是灵魂”的话。因为他非常清楚:从“智能车”的角度,上汽能做的,就只是为给计算机安装发动机和轮胎。而华为要做的,是用处理器芯片、万物互联的鸿蒙系统、用户生活的大数据、以及人工智能对客户需求的自我学习和服务能力等等技术,服务客户。

上汽集团一旦依赖华为,放弃主导权,就可能与真正的客户隔绝开来,沦为“躯体制造商”。而华为将通过芯片、系统、算法、生态,牢牢抓住“智能车的灵魂”,从而主宰一切。

不只是上汽集团,所有车企,都对这场即将到来的风暴,既恐惧、又振奋。面前的路只有两条:等待失败、或者升维迎战。

那,我们其它行业,该怎么让产品升维呢?

最好的办法,是跳出行业的视角,重新思考:怎么定义需求、满足需求。

站在行业的惯性思维里,是很难看到破局点的。

另外,产品维度,需要比产品逻辑更加强大的认知——能洞察需求、创造未来的认知。

产品逻辑判断的,是“产品是否满足需求?”。

产品维度思考的,是“如何围绕需求,突破现有的产品形态,站在更高的层次做产品”。

有人会说:产品维度,听起来需要很高的科技含量,似乎很难实现啊?没有高科技,也能玩得转吗?

可以的。

产品维度的核心,其实是认知。

举个例子:

共享单车曾经盛极一时,摩拜、OFO、小蓝车……遍布大街小巷。

但是很快,共享单车的盛况,风光不再。

因为在“自行车租赁”的产品维度上,共享单车一直在赔钱。靠自行车的租金收入,抵消不了运营管理的支出!看似理想的商业模式,竟是个赔钱生意。

那为什么,支付宝、美团、滴滴不光收购了OFO、摩拜、小蓝车,还要推出自己的哈罗单车、美团单车、青桔单车呢?赔钱生意还要抢着做?

因为支付宝、美团、滴滴看待共享单车的维度不同。在他们产品维度里,共享单车并不是用来赚租金的自行车,而是用户骑着满街跑的活动广告牌、引诱客户扫码看购物广告的促销工具!

自行车亏损的钱,除了租金,还可以从品牌效益、广告回报上赚回来。这真是一笔再划算不过的生意!

认知维度不同,决定了同样的共享单车,在不同的人手里,发挥的价值不同。

让我们再想一想:

从面馆里的炸酱面,到美团上的炸酱面点餐,到网红面馆里美轮美奂,拿来打卡拍照的网红创意炸酱面……同样是面,它们满足的需求一样吗?

为什么多年来一直默默无闻的王老吉,在打出来“怕上火”之后突然爆火了呢?同样的凉茶,它们满足的需求一样吗?

同样是褪黑素的成分,药店里的褪黑素和超市里的脑白金,它们满足的需求一样吗?

你更喜欢哪个维度的产品呢?

今天,你的企业正在经营的产品,又处在哪一层呢?

你是否希望,通过洞察需求,改变认知,提高自家产品的维度呢?

下一期,我们将继续与您分享爆品思维的第五期,欢迎继续关注我们的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