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明史中,笔者最崇拜的有三人:于谦、王守仁、戚继光。

这次先侃侃于谦,每次提到这个名字,总有两个身影在脑海浮现。一个穿着大褂烫着头,一个背对城门横着刀,当然两个于谦不可同日而语,那个横着刀的身影总让我想起四个字“侠之大者”。

于谦《石灰吟》的铮铮铁骨不必多说,拯救明朝于危难之中也广传于世,但我们不知道的是,在于谦站出来保卫北京时,避免走南宋老路南迁,他面对的是何等的艰难,犹如一道不可摧毁墙壁,那是多么的巍峨,而于谦做了那个义无反顾撞墙的破壁人。

于谦要首先面对的是建议南迁的所有人,为什么都建议南迁呢,第一是为了保命,自己的命比天大,北京都没了,还有南京都在,还能继续当自己的官、过自己的日子。第二呢,对南京大多数人还是有感情的,首先官员大部分都是举家迁徙北京的,而看看时间,北京建都29年(朱棣4年、朱高炽1年、朱瞻基10年、朱祁镇14年),而从南京建国开始到北迁49年(朱元璋31年、朱棣18年),差不多少了一代的时间,而且很多人根基还在南京,过去了也不算从头再来。

而于谦还需要面对的墙壁比这个还要高的多,就是皇帝和皇室的安危。在这个时候谁也不能保证一定能挡住瓦剌的进攻,谁也不敢抱全部的希望于守住北京,在这个时候选择坚守北京,如若守不住,皇室安危难以保证,那于谦就冒天下之大不韪,当真就要粉身碎骨了。

这个时候矗立在于谦面前的那道壁垒,上面站着朱元璋、朱棣等皇室列祖列宗,还有北京城的无数百姓。这个时候唯有在朝堂上喊出“言南迁者,可斩也”的于谦用无匹的勇气,毅然破壁而击,横刀立马于北京的城门外,关闭九门,背水一战。

这个时候笔者想起一些题外话,当年创立共产党的先烈们和为新中国崛起的烈士们,他们也是面对无比巨大的压力和不可为知的未来,不顾自己的生死,对着美好未来的憧憬,在奉献着自己的一切。

今日盛世,如你们所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