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石 【清 郑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我读这首诗的时候就会想到外婆家周围的竹山。爸爸跟着外公去挖笋的时候,总是要感叹,明明看到了笋,但是往下挖就是一直挖不到底,竹笋的根就扎在深山里。
(一)诗人生平
郑板桥(1693年-1766年),原名郑燮,字克柔,号理庵,又号板桥,人称板桥先生,江苏兴化人,祖籍苏州。清代书画家、文学家。
我是先知道有郑板桥这个人,再读到温庭筠“人迹板桥霜”这首诗的。我怀疑郑板桥觉得温庭筠这首诗已经很棒,所以给自己起了“板桥”这个号。当然这是我猜想的,因为我只知道这一首有“板桥”的诗。
康熙秀才,雍正十年举人,乾隆元年(1736年)进士。官山东范县、潍县县令,政绩显著,后客居扬州,以卖画为生,为“扬州八怪”重要代表人物。
郑燮的科举之路很有意思,正好横跨康雍乾盛世。感觉从秀才到举人并不太顺利,可能是家境不好,卖画为生,影响了读书的时间。不过从举人到进士就还不错,只隔了四年。
郑板桥的画在扬州富商大贾中间很受欢迎,因此他在扬州的生活很惬意。
至于他的政绩,说实话我不觉得他在潍县连当七年县令是有政绩,毕竟三年一述职,有政绩的人不应该挪一挪位置吗?不过也有可能是我的妄加揣测,毕竟郑板桥家世背景不深厚,是挺容易被穿小鞋的。
郑板桥一生只画兰、竹、石,自称“四时不谢之兰,百节长青之竹,万古不败之石,千秋不变之人”。其诗书画,世称“三绝”,是清代比较有代表性的文人画家。
(二)诗歌品读
这也是一首托物言志诗。作者通过咏颂立根破岩中的劲竹,含蓄地表达了自己绝不随波逐流的高尚的思想情操。
首句“咬定青山不放松”,用拟人的手法,一出场就先声夺人。一个“咬”字写出了竹的坚定。
第二句“立根原在破岩中”,进一步描绘竹生长的恶劣环境。连合适的土壤都没有,它竟是扎根在破碎的岩石里。
第三四句“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虽然只是扎根在破岩中,但是东南西北刮过来的狂风都奈何不了它。竹就是这样坚韧。
这首诗跟前面的《石灰吟》一样,表面是在写“竹”,实际上是说自己的品行就像这竹一样,不管外界环境如何恶劣,受到怎样的打击,都不会动摇内心的坚守。
我想到以前读过的其他赞美竹的品行的句子:“未出土时先有节,及凌云处尚虚心。”可见竹的身上到处都能找到优点。比起《竹石》,我更喜欢这两句,因为这两句是紧扣竹子的特点来写的,而《竹石》其实把标题改为“松”也一点没错,任何扎根深山的、顽强坚韧的植物都可以这样歌颂。
其实任何事物从某一角度看去都能发现优点,端看我们有没有发现优点的眼睛。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