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民间,刘伯温已经被捧为“神人”。
有句话叫“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江山刘伯温”。诸葛亮再牛,也只是帮助刘备得到了三分之一的天下,而刘伯温可以辅助朱元璋一统天下。
但是,这些所谓的光环,都是在刘伯温死后才有的,在他生前,他只是朱元璋众多谋士中的一个,虽然朱元璋也经常捧他,恭敬地称他为“老先生”。
但是,只有朱元璋知道,这只不过是他笼络下属的一个手段而已。这从大明王朝建立以后,朱元璋对开国功臣的封赏中就能看出来。
洪武三年,朱元璋开始对跟随他打天下的老兄弟们进行封赏,爵位最高是“六公”,分别是韩国公李善长,魏国公徐达,曹国公李文忠,宋国公冯胜、卫国公邓愈,郑国公常茂。
而刘伯温,仅仅是一个“诚意伯”。
为什么后世被捧为神人的刘伯温,只是一个小小的“诚意伯”?他不是朱元璋的左膀右臂吗?他不是帮朱元璋一统天下了吗?
这其中,有两个原因:
第一,刘伯温入伙时间比较晚。被封为“公”爵的六个人,都是朱元璋早期的创业元老,甚至徐达还是朱元璋的童年玩伴,只有一个人除外,那就是常茂,本来这个爵位应该是他老爹常遇春的,但是常遇春死的早,算是儿子替老子受爵。
第二,刘伯温不是“淮西集团”的人。所谓“淮西集团”,指的就是朱元璋安徽凤阳老家的人,以李善长为首,徐达,胡惟庸等人,都是这个集团的中坚力量。
“淮西集团”就和清朝的八旗子弟一样,总觉得高人一等,以会说淮西话为荣,因此,他们和后来入伙的,以刘伯温为首的“浙东集团”产生了巨大的矛盾。
开国六公中,有五个都是武将,这很容易理解,毕竟天下是打下来的,这些人都是从死人堆里爬出来的,没有他们拿命去换,根本不可能有大明王朝的建立。
只有李善长是个例外,他是一个文臣。
但是,李善长的作用也不可小觑,他是负责为朱元璋掌管粮草调动的,放在今天,就相当于财政一把手,掌握着钱袋子。任何一个单位的财政一把手,都是领导的心腹。因此,李善长位列六公之首。
大明开国后,李善长官拜左丞相,大明集团“首席执行官”。而刘伯温,仅仅是御史中丞,相当于监察部部长。
刘伯温本来就是直来直去的性格,御史中丞的职位,又是一个得罪人的活儿,因此,刘伯温和李善长就爆发了不可调和的矛盾。
李善长手下有个人叫李彬,是中书省都事,因为贪污受贿被查办,正好是刘伯温的管辖范围。李善长想保他一命,找刘伯温通融,但是刘伯温一点面子都没给李善长,公事公办的把李彬给斩了。
由此,刘伯温和李善长结下了梁子。
但是,刘伯温这个人,不是小人,他之所以得罪李善长,完全是出于本职工作。因此,当李善长犯错误,朱元璋想撤了他的职的时候,特意咨询刘伯温:“你看,拿下了李善长,谁来当丞相合适”。
刘伯温说:“换丞相如换大梁,必须找粗壮结实的,李善长虽然有错,但是他功劳大,威望高,目前没有人能代替”。
刘伯温如此大义凛然,李善长就没有这么好心肠了,三番五次的和刘伯温作对,作为淮西集团的真正大老板,朱元璋自然是向着李善长的。
因此,洪武四年,刘伯温就告老回家了。即便如此,李善长依然没有打算放过刘伯温。
洪武八年,刘伯温生病了,李善长派出自己的心腹胡惟庸,前去看望,并带了一名御医过去,表面看起来是关怀备至,但是其实,御医在开的药里面做了手脚。
吃了药后的刘伯温,病情更加的严重。
弥留之际,刘伯温交代儿子们两件事:
第一,将他所写的《百战奇谋》陪葬到他的墓中,后世子孙不允许学习。
第二,刘家爵位不保,因此后代要远离官场,远离政治,做一个清净的文化人即可。刘家九世孙中会再次出现一个武将,到那个时候,刘家的爵位会再次回来。
刘伯温之所以会有这样的预判,是因为他知道,他在朝廷中得罪的人实在是太多,因此,他们刘家子孙不可能在朝廷里混的开,因此,嘱咐后人远离官场。
至于他所说的九世孙中会出现一个武将,是因为他知道,刘家毕竟是开国功臣,经历几代人之后,所有的仇恨都会淡化,朝廷会再次启用刘家子孙。
但是,刘伯温两个儿子,没有一个听老爹的话,他们的下场,也应验了刘伯温的话。
先说长子刘链。
进士出身,担任考功监丞,和他老爹一样,干的是得罪人的活儿,监督科举考试。后来因为得罪胡惟庸,被投井而死。
再说次子刘璟。
他是建文帝朱允炆的死忠臣,朱棣在北平起兵后,刘璟火速赶到南京,献上“平叛十六计”,但是朱允炆太天真,他说:“皇叔只是清君侧,没有造反的意思”,后来刘璟再次上“万言书”,朱允炆嫌他烦热,把他打发回老家了。
朱棣登基后,下诏让刘璟去南京,给他安排工作,刘璟对朱棣非常不客气,不称“万岁”,仍旧称“殿下”,并说:“殿下百世之后,终究逃不过一个篡字”。
朱棣生气了,把他关了起来,他竟然把头发编成辫子,用辫子上吊死了。
两个儿子都死了,“伯”的爵位就传给了刘璟的儿子刘廌身上。
但是,刘廌也没能守住“诚伯”这个爵位,没多久,就被夺去了爵位。
刘廌想起了祖父的话,从此以后闭门谢客,潜心整理祖父的作品,安稳的渡过了一世。
至此,果如刘伯温所预言,“诚意伯”爵位没有保住。
嘉靖十年,有刑部郎中李瑜上奏说:“当年刘伯温是开国功臣,被封为诚意伯,世代承袭,可是爵位已经失传多年了”。
于是,嘉靖下旨,让刘伯温九世孙刘瑜继续承袭“诚意伯”,并担任处州卫指挥使。至此,刘伯温的“诚意伯”爵位得以再次承袭下来,一直延续到南明小朝廷时代,还升了一级,变成了“诚意侯”。
刘伯温是一个旷世奇才,在元朝的朝廷里,他就曾经四进四出,始终寻找不到施展抱负的舞台,朱元璋算是他的一个伯乐,让他有了一个发挥的空间。
可惜,才华横溢也不是“老乡会”的对手,刘伯温终究还是输在了人际关系网上。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