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多数的人眼中,朱厚照是一个顽童皇帝,他离经叛道,他不依常规,他荒淫无道,他荒唐可笑!那么明武宗朱厚照真就是我们印象中那样吗?那他看似荒唐可笑的举动背后真的就是简单的荒唐胡闹吗?

恰恰相反,朱厚照并不是一个顽童皇帝,他做的这些荒唐事背后其实都是为了一个目的!朱厚照始终在做的都是一件事,打破土木堡之变以来的文官领兵制度,我要像太祖成祖一样把军权抓在自己手里!

明朝开国之初,无论朱元璋还是朱棣都是把军权牢牢地抓在自己手里,所以皇帝说出兵打仗,立刻就能出兵打仗,大臣没有商量的余地,哪怕国库空虚也不行,皇帝要的是开疆拓土万世留名。大臣跟皇帝想的不一样,大臣想的是稳定稳定再稳定,轻徭薄赋政清人和,自己也能落得千古贤臣的美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朱棣

朱元璋废除宰相之后更是如此,大臣们被整治得噤口无言,朱允炆继位以后有所好转,但是旋即被军事强人朱棣夺去了皇位。朱棣深得他父亲朱元璋的遗传,对军权把控得更严,频繁北征蒙古,国库更加空虚,百姓的负担更加沉重,以至于闹出了四部尚书联合反对朱棣北伐的大事件。到了朱高炽朱瞻基时代,情形有所好转,毕竟皇帝不再像太祖成祖那样动不动就上战场了!仁宣之治这十年因此成了大明历史上的黄金十年,发展经济民生国力大大增强。

明英宗即位之后,其情形再度逆转,朱祁镇是个生于深宫之中养在妇人之手的人,典型的志大才疏一意孤行,没有他祖先的本事愣要学他祖先的御驾亲征,结果土木堡一战,自己被俘,五十万精兵全军覆没!

随后的北京保卫战是在以兵部尚书于谦为首的文官集团带领下打赢的,也正是从北京保卫战之后,兵部才开始掌握了大明军队的实际控制权,之前一直都是由武将勋贵们控制的五军都督府掌握着大明军队的!北京保卫战间接的改变了这一情况,从此文官集团掌握了军权,皇帝也就失去了压制文官集团的底气,皇帝再也无法像开国之初那样为所欲为说一不二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于谦

这就是明武宗朱厚照所面临的大环境,他爷爷明宪宗朱见深是个窝囊废,父亲明孝宗朱祐樘又一心一意搞经济建设,对于文官掌控军权也都不在意,他们被牢牢地锁在紫禁城里一步都不许离开,官员们生怕再出现第二次土木堡事变,御驾亲征连提都不要提!明代宗、明英宗、明宪宗、明孝宗四代皇帝就是这样被死死地按在紫禁城里,直到死亡!

朱厚照跟他爷爷父亲的少年生活经历完全不同,他的青少年时代跟他太爷爷朱祁镇一样,既没有夺嫡纷争也没有感情上的烦恼,他活得自由自在无忧无虑,他是孝宗独子,天生的皇帝!这样的成长环境下,养成了朱厚照不甘做笼中之鸟的性格,他渴望自由甚于渴望皇位。

尤其是即位之后,他处处受制于文官集团,因此他愈发渴望太祖成祖那样说一不二的统治风格,想要做到这些,就必须掌握军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朱厚照

于是,他搬离紫禁城,住在宫外的豹房;他自封威武大将军,亲自带着军队与蒙古人打仗;他调边军(江彬等)入京,整顿京营,因为京营基本被文官把控,边军则不一样。这一些列的举措都是为了掌控军权,他要放了宁王朱宸濠也是为了这个,他是想亲自平叛建立功勋,靠着北征蒙古南下平叛的显赫战功跟文官集团争夺军权!

至于后世对朱厚照的评价大都很差,这都是文官集团对他进行了抹黑,甚至有些学者怀疑,明武宗之死就是文官集团下的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