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凭栏欲言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就2021年上半年金融统计数据举行发布会,央行调查统计司司长阮健弘,政策司司长孙国峰,金融市场司司长邹澜介绍相关情况,并答记者问。
记者会似乎透露出一些新的微妙信号。
01
对小微的支持
记者会上阮健弘介绍,6月末,普惠小微贷款余额17.7万亿元,同比增长31%,比同期各项贷款增速高18.7个百分点。6月末,普惠小微贷款支持了3830万户小微经营主体,同比增长29.2%。
评:这是稳产能的强度,也是CPI、PPI剪刀差-7.7%的原因。稳下游导致产能超过终端需求,下游涨价非常困难。
稳产能的另一面是会持续的加剧小微盈利的困难度。
02
稳就业才是根
金融市场司司长邹澜介绍:
1) 2020年-2021年5月,全国银行业金融机构共对10.9万亿元贷款本息实施延期。
2) 累计发放普惠小微信用贷款6.3万亿元。
3) 截至5月末,全国共建立包含38.3万家企业的重点企业库,金融机构已向18万家企业发放贷款7万亿元,带动就业将近3000万人。
4) 开展“贷动小生意、服务大民生”金融支持个体工商户发展专项活动。
5) 金融精准扶贫。脱贫攻坚战以来,扶贫小额信贷累计发放7100多亿元,扶贫再贷款累计发放6688亿元,金融精准扶贫贷款发放9.2万亿元。
评:
小微承担了绝大多数的就业,就业稳社会风险才会低,稳就业是一个非常刚性的任务。
大力度的小微支持是实现稳就业的有限手段,但大力度的小微支持也可能加剧同质化竞争现象。稳就业的刚性会增大同质化竞争压力,又将迫使政策稳小微力度不断加大。
另外,据说以前金融业是晴天送伞,雨天收走。现在金融业似乎是专门做慈善的。
03
什么信号?
有记者提问:“现在美联储也释放出了政策收紧的信号,请问央行是否担心中美货币政策分化所带来的风险,包括人民币贬值或者资本外流等,对于这些风险会采取哪些应对措施?”
货币政策司司长孙国峰:“各个经济体之间的经济和金融相互影响,但由于疫情防控和经济恢复存在着时间差,因此美国货币政策和中国货币政策有不同的操作,也是很正常的。当前,我国经济稳中向好,稳健货币政策取向没有改变,此次降准主要是为了优化金融机构的资金结构、提升金融服务能力、更好支持实体经济。下一阶段,货币政策将坚持以我为主、稳字当头,坚持正常货币政策,坚持货币政策的自主性。根据国内经济形势和物价走势,把握好政策力度和节奏,兼顾内外均衡,有力支持实体经济。同时我们也会密切关注国际经济金融形势变化,以我为主,开展国际宏观政策协调,共同发出正向声音,促进全球经济稳定恢复”。“从中国的金融市场来看,中国的十年期国债利率目前在3%左右,比前期还有所下降,人民币汇率双向波动,金融市场保持平稳运行,刚才讲经济也保持了稳中向好的态势,所以我想关于美联储货币政策转向的讨论对中国货币政策、金融市场的影响是比较小的,下一步,人民银行将以我为主开展国际宏观政策协调,共同发出正面声音,促进全球经济稳定恢复”(注,二次提到)。
评:
央行信号是“美联储有不同的操作很正常,影响比较小,政策以我为主,根据国内经济形式和物价走势”。
关于物价走势,孙国锋定调:“我国PPI走高是阶段性的”,言外之意就是物价不会形成对货币政策的约束。
关于经济形式,连续的限制资金入房会使房产动力边际走弱,如果海外疫情好转也将影响中国出口边际消弱,有提前以宽松货币政策进行对冲的必要;小微活着是保就业的根本,但盈利困难度一直在增高,加剧依赖政策来实现降成本,这需要金融机构对小微的信贷利率持续的走低。又需要持续的降低银行成本,以降准置换MLF可以实现降低银行成本。
孙国锋在记者会上认为:“关于降准,此次降准是货币政策回归常态后的常规流动性操作(注意重点,常态、常规),稳健货币政策取向没有发生改变”,这似乎也在确认上述观点(降准置换MLF实现银行降低成本,并传递给小微实现保产能稳就业)。
那么关于“共同发出正面声音,促进全球经济稳定恢复”(本句话语孙国锋在回答彭博和南华早报记者都用过,讲了两次,似有所指),应该如何理解?
凭栏已经在之前的文章里曾经讲过,中国降准会(保住产能从而影响产能相对需求过剩)压低物价,降准效果会外溢压低海外通胀,压低海外通胀会有利于世界其他国家(重点是美联储)在更长时间里维持宽松货币政策。
如果中国降准常态化,那么美联储或有条件将宽松货币政策维持更长时间,这会影响其他国家货币政策。
所谓“共同发出正面声音”!
大约就是携手共同放水!
小结:
从细微信号观察,大概率中国后面或将进入一个以降准实现降息(但力图控制总量)的时间段,效果外溢或让美联储维持更长时间的宽松,或刺激其他国家跟进。
END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