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8年建军节前夕,有一个人被补授了上将军衔,这距离建国的第一次授衔已经时隔三年。有人就问了,当时授予军衔那么严格,有人连将军都没,怎么还有人能补授呢?这个人有什么不为人知的功劳吗?今天,就让我们来给大家讲述一下这位将军的英勇事迹。

李聚奎,是我们今天的主角,可能很多人没有听说过他的名字,可如果我说起来他的事迹,大家也许会有一种恍然大悟的感觉。

李聚奎,是位参加过平江起义的老红军,曾经有人想要刺杀彭老总,他及时出手止住了叛徒救了彭老总的命。26岁的时候,李聚奎就当了红军师长,第四次反围剿战中,因为起到了扭转战局的作用,还获得了一枚二等红星奖章。

长征开始的时候,李聚奎率军担任开路先锋的任务,一路上披荆斩棘,为中央红军的顺利北上扫兴了道路,这其中最有名的一战就是强渡大渡河。此战中被评价为“天下第一团”的红一团,就是李聚奎手下的强兵。

抗战开始后,李聚奎被任命为八路军第386旅参谋长,后来去了东北, 解放战争时期担任过东北军区后勤部参谋长、第四野战军副参谋长等重要职务,授衔前的1952年,李聚奎是东北军区后勤部部长,妥妥的副兵团级,后来李聚奎又出任了后勤学院院长,成了兵团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样的资历和级别,在1955年时被授予上将军衔是理所应当的,而当时的上将人选中,也确实有李聚奎的名字。

那么,为什么李聚奎是补授呢?这是因为1955年5月,李聚奎被任命为石油工业部部长,他离开部队,转业了。

新中国的石油建设工作,离不开李聚奎的努力,三年后的1958年3月,在为新中国的石油工业发展奠定基础后,李聚奎又回到了部队,担任总后勤部政委。

这个时候,为了便于李聚奎开展工作,部队按照原来评定的军衔,为李聚奎补授了军衔,当时是总理亲自签署的授衔命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因此,李聚奎这个上将,本来应该是1955年授予的,只是在授衔的时候他离开了军队,才没有授衔,而后来他重新归队,才参加了补授,这份荣誉,本来就应该是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