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成立,身为西南军政委员会主席的刘伯承,被拟定为解放军总参谋长一职。在征询他的意见时,他说:“我当过四次,总没当好,让我搞教育,当教书先生吧!”
1930年,刘伯承从苏联回国,去上海,被任命为军委参谋长,协助周恩来,参与策划全国的武装暴动。
1932年,他从上海转战多地来到瑞金,他被任命红军学校校长,接替何长工的职务,并表示一定要把红军学校办好。
他在担任校长的教育方针是,一切从红军实际出发。在学校缺少教材时,他领导教员编写教材,仅仅3个月就装订出版军事教材9种。给红军学校接受正规化,奠定基础,培养出很多基础指挥员。
几个月后,他被任命为红军总参谋长,他协助朱老总在前方作战。
1934年10月,他被军事顾问李德免职,降为红五军团参谋长,协助董振堂打仗。在长征途中,因为作战需要,中革军委再次任命为刘伯承红军总参谋长。
1935年6月,红一方面军经过将近一年的长征,与川陕地区的红四方面军会师。张国焘看到红一方面军人少、枪少,而红四方面军拥有8万人,政治野心开始膨胀,甚至要“另立中央”。
身在红四方面军的刘伯承和朱老总,与张国焘展开斗争,呼吁红军团结一致,招致不满。不久,就把刘伯承的总参谋长给免去,调任红四方面军红军大学校长。
红四方面军一路南下攻占成都失利,转头北上长征,1936年红一、二、四方面军在会宁会师。2个月后,中革军委,刘伯承第四次被任命为总参谋长。
解放后,这位多次担任总参谋长的统帅,无论从军事理论,还是作战经验都首屈一指,能再次担任总参谋长最合适不过。
不过,刘伯承最大的心愿不在于此,而一直心心念念想办一所军事大学。他一贯主张“建军必建校”、“治军必先治校”。
他从红军时期到解放战争,一边打仗一边办学,担任过中央红军学校校长,又在红四、二方面军当过校长,解放战争时又担任第二野战军军政大学校长。
1950年,他觉得自己年龄大了,不合适一线工作,辞去西南行政长官的职务,申请去办一所军事学校,中央同意他的申请。
就这样,经过选址,陆军大学在南京成立,后改名为南京军事学院,成为新中国第一所高等军事学院,为新中国培养很多优秀的将领。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