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省99%以上的项目都由地方生态环境部门负责、省环评审批实现了“最多跑一次”......7月15日,在河南省生态环境厅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亮出了该厅在“放管服”改革方面的“成绩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会上,省生态环境厅环评处处长赵杰介绍,该厅在环评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保障重大项目等方面主要采取了4项措施。

“我们采取的第一个措施就是加大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力度,持续减轻企业负担。”赵杰举例,如在简政放权方面,先后4次下放环评审批权限,并赋予郑州市、洛阳市、中国(河南)自由贸易区、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省级环评审批权限。目前,全省99%以上的项目都由地方生态环境部门负责。同时,还取消了建设项目试生产和竣工环保验收审批。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登记表环评手续也由审批制变为网上备案,对环境影响很小的项目实施登记表备案管理,建设单位10分钟即可办完全部手续。”赵杰说,据统计,登记表备案项目占全省环评项目总数的80%以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赵杰介绍,第二个措施是进一步优化环评审批服务,提升服务效率。“我厅出台了实施加快环评审批、推行线上服务、优化监管方式、开展企业服务、实施结对帮扶等8项举措支持服务重大项目建设。”赵杰说,截至目前,2021年新开工重点项目环评完成率94.53%。

省生态环境厅还运行了省、市、县三级联网的行政审批系统,实现了省、市、县三级建设项目环评审批“一网通办”,统一了省、市、县三级审批流程、办事指南等,让审批在哪里都能办、在哪儿办程序和所提供的材料都一样。“全省环评审批实现了‘最多跑一次’,省级环评审批实现了‘一次不跑’,推动环评审批从‘群众跑腿’向‘数据跑路’转变。”赵杰说。

同时,压缩环评审批时限,环境影响报告书、表的审批时限分别由法定的60和30个工作日压缩到20和10个工作日,大大提高审批效率。

第三与第四个举措分别是抓好事中事后监管和优化批后监督执法方式。赵杰举例,该厅先后出台了生活垃圾焚烧、合成氨、电镀等14个行业建设项目环评文件审批要求,建立了环评文件常态化复核机制。“去年以来,省厅对各地批复的环评文件质量进行了抽查复核,已随机抽取环评文件394份,市级生态环境部门共自查、抽查环评文件3034份,通过环评文件质量检查,以严格的监管倒逼环评技术服务水平提升,从建设项目源头预防环境污染,为项目建设保驾护航。”赵杰说。

在优化批后监督执法方式方面,严格落实生态环境监督执法正面清单制度,对纳入清单管理的企业以及达到环境管理规范标准的重大建设项目,推行远程执法、非现场执法模式,实施“不打扰”监管;推动落实《河南省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要求,实行差异化管控;对51家A级企业、530家绩效引领和省先进性企业实施自主减排,实现分类分级、精准化环境执法。

“下一步,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万人助万企’活动决策部署以及全省重大项目建设暨‘三个一批’推进会会议精神,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提升服务水平,全力做好环评保障服务,持续优化企业发展环境,解决企业‘急难愁盼’问题。”赵杰说。

来源:大河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