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负千寻质,高临九仞峰;深究对称意,胆识云霄冲;神州新天换。故园使命重;学子凌云志。我当指路松;千古三旋律,循循谈笑中;耄耋新事业,东篱归根翁。——杨振宁《归根》

杨振宁的根在清华

清华大学对杨振宁来说,是儿时嬉戏的地方,是少年时代课余活动的场所,是青年时代科学启迪的殿堂,他曾不止一次在公开场所言及清华大学所给予他的影响。

在颁发诺贝尔奖贺宴的讲话上,杨振宁先生就曾提到,他是利用美国“退回”的部分“庚子赔款”所建的清华大学,和设立的留美研究生奖金两个项目的直接受益者。

他成长在与世隔绝的、学院气氛浓郁的大学校园里,父亲是清华大学的教授,在那里,他享受着宁静的童年。后来,就在清华大学里,他接受了头两年出色的研究生教育。而后,又得到留美研究生奖金的资助到美国继续他的学业。他为自己的中国根源和背景感到骄傲。

杨振宁和科学贡献

用《杨振宁传》中的一段话来形容杨振宁:杨振宁教授是自爱因斯坦和狄拉克之后,20世纪物理学出类拔萃的设计师,杨振宁教授在物理学理论研究中有两大重要的贡献:第一,创立了规范场理论(即杨一米尔斯理论),第二,证实了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因此获得了诺贝尔奖)。

杨振宁先生90岁生日时,清华大学送他的礼物是一块黑色的立方体,上面刻有杨先生最喜欢的杜甫名句——“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四个侧面分别是他在场论、粒子物理、统计物理和凝聚态物理这四个领域的13项重大贡献。

如果这还不能说明杨振宁伟大的话,我们可以侧面观察:1998年的时候,清华曾为这位物理泰斗开出100万元的年薪。

令人感动的是,他在入职清华后,不但分文不取,而且在此后改为清华大学捐款超过600万美元之多,他的目标是1000万美元。

杨振宁和国籍

在杨振宁选择回国发展,并申请中国国籍的那一年,曾有记者这样问他:您都82岁了,为什么一定要这么做呢?

杨振宁说,我是在年轻时入的美国国籍。当时父亲一直不肯原谅我,他是带着遗憾离开人世的。我在外面漂泊了几十年,可是我还是十分惦念家乡,包括清华园的一草一木。人老了,几十年漂洋在外,终要叶落归根,我一生谨记父亲临终前‘有生应记国思隆'之教诲。虽己近暮年,也要实现对父亲许下的回家诺言。

杨振宁还说,我和我夫人几十年感情甚笃,她的去世对我打击很大,她是杜聿明将军的掌上明珠。她和我漂泊海外。始终默默支持我、帮助我。2001年她生病时,我们就商量好,等她好了一起回,因为国内比较适合她调养身体,没想到她这一病倒就没有好。2003年去世后,我一个人回来了。”

杨振宁回国后的贡献

杨振宁2003年归根,绝不是一些不了解真相的人所想象的,是回来“养老”和“享福”。“80后”的杨先生开始新的事业和新的寻索,做出了许多新的贡献。从80岁至95岁的15年间,他所做的事情远比大多数科技工作者做的要多,更重要。

杨先生回归后的新贡献,可以归纳为五个方面:

一,作为有远见卓识的科学领导人,所起的引领作用;

二,作为物理学家,在物理学研究领域所做的具体科学研究;

三,作为教育家,在培养中国年青一代杰出人才方面所做的贡献;

四,作为科学史研究者,写下了一系列传世之作;

五,其他方面的贡献。

关于其他方面,可以举出一个例子:杨先生曾在题为《易经对于中华文化的影响》的讲演中,认为《易经》影响了中华文化的思维方式,而这种影响是近代科学没有在中国萌芽的重要原因之一。

这一看法独具视角,虽然招致许多不同意见,但是很明显,这种讨论以至辩论,对于加深认识中华文化对于发展中国近代科学是有益的。

结语:

杨振宁先生回归以后,开始了一位理论物理学大师人生的第二个春天,并且非常成功,对物理学界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对中国的科技发展有着卓越的贡献。

我们祝杨先生身体健康,期待庆祝杨先生百年寿辰和茶寿(108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