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水北调背后的故事——移民

南水北调工程是优化水资源配置、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基础性工程,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投资额最大、涉及面最广的战略性工程,事关中华民族长远发展。工程建设起到了决战决胜的关键阶段。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是一所培育水利方面人才的高等院校,为了全方位了解水利方面的相关内容,今天实践队分队先来到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报告厅参观调研。

在报告厅里我们看到许多有杰出优秀校友的展示,其中大部分为从事水利方面的前辈,有水利部部长、黄河水利委员会科学研究院副院长等,他们都与我国现代水利水电工程息息相关。认真观看了解后,我作为水利院系的一份子,感慨颇深,立志向优秀前辈们学习,内心深处激发出强烈的自豪感与使命感。

谈到南水北调背后的故事,移民方面大家都做出了巨大贡献。2012年9月,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丹江口库区移民搬迁全面完成。从1952年毛主席提出的“南水北调”计划,到1958年丹江口大坝一期开工建成,淹没的土地面积约为347平方公里,先后有16万移民离开家乡,迁移到数千公里以外的地方生活。2005年1月5日,马湾村的王朝礼得知国家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动工,响应国家的号召成为搬迁移民第一人,王朝礼说:“搬迁!我第一个带头搬!为了国家的利益,牺牲我个人一点小利益算得了什么?我一个小家咋能拖国家的后腿儿?搬!"像王朝礼这样的人还有很多,为了国家利益,为了子孙后代的福祉,他们勇敢走出第一步,踏上背井离乡的迁徙之路。正是有他们起到带头作用,南水北调工程才能得以顺利进行,他们虽然只是普通的村民,但他们的奉献精神值得我们学习,是我们的榜样。

习近平总书记曾来到南水北调工程移民村淅川县邹庄村了解移民群众生产生活情况。习近平对乡亲们说:“你们为了沿线的人民能够喝上好水,舍小家为大家,这是一种伟大的奉献精神,沿线人民、全国人民都应该感谢你们。吃水不忘掘井人,你们就是掘井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实践队队员参观报告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实践队队员参观报告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报告厅展板细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