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80年代初,固原县城南郊一带的农田中,矗立着十余座封土堆,由于墓葬历经风雨,加上被多次盗掘,坍塌严重。

考古工作者开始了抢救性的挖掘,在挖掘过程当中还是出现了塌方,非常危险。

因墓室内盗掘扰乱严重,考古人员本以为盗墓贼已将珍贵的文物都盗掘一空了,但在墓室西壁下一个不起眼的地方,因早年塌方,被土掩埋了起来,未被盗走。

这件宝物就是如今藏于宁夏固原博物馆的镇馆之宝——“鎏金银壶”。

这件带柄的银壶,在中国古代文献中记录为胡瓶,中国人知道“胡瓶”的确切年代大约在西晋时期。

考古发现最早的胡瓶是十六国时期,北朝至隋唐已很盛行。根据古代文献的记载可以看出,十六国以后,东西方奢侈品贸易逐渐加大,中亚、西亚的金银器作为这种贸易活动的主要代表。

从外形上看这件鎏金银壶具有非常典型的波斯萨珊金银器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凹槽柱式纹样它源于希腊建筑中的凹槽形式的柱子;

另一个就是凸起的联珠纹这种纹饰在中西亚地区非常流行。

壶腹上男子的发饰、手持的兵器以及女子的装束等,也被认为具有鲜明的希腊罗马特征。

这件鎏金银壶虽属萨珊金属器系统,其制造地应该是是中亚的巴克特里亚地区。

鎏金银壶壶柄上铸有高鼻深目,头戴贴发软冠的胡人形象,是当时中亚巴克特利亚人的形象,巴克特里亚在古代属于两河流域,也就是今天的阿姆河和锡尔河流域,即阿富汗北部地区。